【本報訊】多講粗口者常被嘲「爛口」,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Ben Sir)形容,粗口乃語言中的「核彈」,比一般指罵、宣洩字句的確具更大傷害性,青少年理應明白此道理及慎用。
他同時亦為粗口平反,認為有其正面作用,例如不少人跟熟人見面才會「爆句粗口出嚟」,對方不會感到羞辱,此情景下粗口便成為表達熟絡、交情的語句。
青少年未必明出處涵義
Ben Sir指,青少年未必明白粗口背後的出處、語言及文化涵義,但在家人影響及口耳相傳下,加上互聯網有大量資訊,要認識粗口並不難,「莫講中學生,小學生都知道呢啲係粗口」。
想青少年戒掉爛口,歐陽偉豪認為要主動出擊,如多向青少年解釋粗口的含意,他舉例指:「(粗口)涉及人哋媽媽、涉及性器官,而性器官係私隱嘅地方,小朋友去沙灘都識得遮蓋私隱器官啦,咁用呢啲說話攻擊人,當然係最要命」。此類開明、有理據的解說,有助青少年明白粗口潛在的傷害。
■記者周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