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熟食夜市在外國比比皆是,但香港一直只聞樓梯響。北區區議會委託獨立顧問研究設立夜市和墟市,顧問報告建議上水新豐路94號空地除了現有「天光墟」,亦可設立夜市,最少容納40檔,小販可申請販賣熟食,每月入場管理費初步估計1,000至2,000元。基層墟市聯盟指,兩年前已提出同類建議,但部門一直「嘆慢板」。
禁明火 只許電爐加熱
北區區議員、新民主同盟陳惠達指,當區居民飽受水貨客影響,設立墟市和夜市切合居民購買和消遣需要,「上水、石湖墟藥房林立,全部招呼內地遊客,新開店舖唔係為北區居民服務」。
區議會去年10月委託顧問公司研究設置墟市及夜市。顧問報告亦承認,北區近年受跨境旅客購物影響,墟市的活動應定位服務本區居民。
報告建議在上水新豐路天光墟選址設立夜市,食環署負責項目管理和監察,外判管理公司負責保安、清潔和日常租務。墟市容許多個地區或社福團體申請做籌劃者,自行招募商戶擺檔。
但受法例限制,熟食檔要申領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不能明火煮食,只能以電爐加熱食物。報告又建議在石湖墟市政大廈二樓平台、石湖墟遊樂場舉辦短期墟市。
居民何先生支持延長現有墟市經營時間,「個墟都有幾廿年啦,咁點解唔可以延長?我唔知囉,政府決定。」他指增設墟市可解決基層就業問題,小販亦不用被趕,「畀啲窮人擺吓檔,開吓(檔)」。部份持牌小販對墟市計劃不感興趣,羅先生在上水港鐵站天橋底擺水果檔,他認為現時擺檔地點人流更旺,亦有一班固定熟客。
基層墟市聯盟發言人趙羨婷指,2015年已向食物及衞生局提交同類建議,她指天光墟變夜市需要地政總署批准,亦要有電力配套,但至今遭部門冷待。顧問報告指,食環署去年曾表示對建議持開放態度,地政總署未回覆建議地點可否發展墟市。
■記者潘柏林、彭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