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社會福利相當健全的今日英國,也有人窮困不堪,陷於忍無可忍的絕境。英國著名獨立導演堅盧治的《我,不低頭》(I, Daniel Blake),等於現代版《悲慘世界》,實感很強,得獎很多,包括2016年康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男主角是未到退休年齡的老木工,一等良民,數十年勤奮能幹,從來不靠政府派錢。但一次心臟病發,康復後醫生認為還不宜復工,申請失業津貼卻難關重重,究竟怎樣才符合資格呢?
他被政府部門指來指去,跑來跑去,弄到頭昏腦脹,發惡發火。此片把官僚作風拍得很真實又很荒謬,情景啼笑皆非,同時有笑有淚。最好笑是主角有本事搭起成間屋,卻不懂電腦,偏偏政府表格電腦化,他要臨急抱佛腳,令觀眾忍俊不禁。
故事發生於英格蘭紐卡素。最可憐是一個年輕單親媽媽,在倫敦被迫遷,拖男帶女分配到人地生疏的紐卡素公屋,申請綜援又被官僚留難,弄到飢寒交迫,幸獲老木工路見不平,仗義扶助,充滿同舟共濟的人情味。
儘管人間有情有義,但片中單親媽媽的處境真是悲慘,並非遇到壞人,總之搵食艱難,唯有淪落風塵。《我,不低頭》刻劃廿一世紀的現代化文明英國,奇在不少情節好像我們的粵語陳片,溫情、悲情、現實諷刺、見義勇為、反叛抗爭等等都齊備,全片悲喜交集。
戴夫尊士演老木工,希莉史桂斯演單親媽媽,都很真切動人。其他眾多官民角色亦貼切傳神,包括男童女童。老木工的黑人鄰居特別生動,妙在這黑男綽號「中國」,懂得郵購中國翻版名牌運動鞋賺錢,又用電腦與廣州球迷大談波經。至於情如父女的男女主角結局怎樣?也頗有戲劇性。
堅盧治的影視作品很多產,立場很左派,數十年得獎無數。他現年八十歲,拍出這部大獲好評之作,的確寶刀未老,勝過他上兩部《智取威士忌》和《翩翩愛自由》。在我看過他的影片中,最佳是1995年《土地與自由》和2006年《風吹麥動》,前者描述英國失業青年加入國際義軍,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西班牙內戰對抗佛朗哥;後者拍攝二十年代愛爾蘭反英爭取獨立的戰爭。
《我,不低頭》也拍得好,但可能偏於一面。今次得康城大獎,顯然因為批判官僚作風,導致良民得不到應有的福利照顧。不過,此片的批判也惹起爭議,英國前「就業與退休金事務」部長就說此片誇張失實,醜化政府。
其實西歐「福利國家」常有爭議。因為福利多,納稅人負擔很重,很多「懶人」濫用福利,不願工作。英國近年減少福利,申請手續嚴苛起來,又使一些應得者得不到照顧。問題無疑十分複雜,此片並非全面,但大概反映了某些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