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呼吸 動態熱身 增戰鬥力跑渣馬忌前段急衝後勁不繼

腹式呼吸 動態熱身 增戰鬥力跑渣馬
忌前段急衝後勁不繼

【本報訊】渣馬將於下月12日舉行,跑手們正積極備戰。運動教練表示,比賽期間後勁不繼往往是長跑新手的致命傷,常見有三大原因,包括前段衝得太快無平均配速、呼吸節奏紊亂致腹痛及熱身不當或不足致受傷,學習正確控制跑步速度及運動強度、採用腹式呼吸和動態熱身均有助預防後段無力,有助順利跑完賽事。
記者:梁麗兒

香港三項鐵人總會一級三項鐵人教練劉桉瑜,是本港首位完成環繞台灣跑步的女跑手,她指出馬拉松比賽講求耐力,尤其全馬跑手需要在6小時內完成逾42公里賽程殊不簡單,「除咗新手之外,有經驗嘅跑手都會因心急破紀錄,喺早段衝太快,忽略身體狀況、拉筋唔夠或休息唔夠,導致後勁不繼」。

專家:不應跟別人速度跑

劉指,跑手要避免前段衝太快,控制跑步速度及強度好重要,包括做好配速及可參照RPE(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Scale自我感覺量度)。配速經平均分配跑步強度後,有助留力及預防後段跑步太辛苦。以10公里賽事為例,若跑手目標訂為60分鐘完成比賽,即每公里配速平均為5分鐘45秒至6分鐘。如改為5分鐘跑1公里,去到後段或會跑得辛苦。當然比賽目標及配速因人而異,跑手要在訓練期間釐定。
RPE則可量度跑手的疲勞程度,有助「聆聽自己身體」,決定運動強度及為賽事留力。劉指,RPE最高為10分,即運動時最辛苦,1分則為最輕鬆、最舒服。她建議新手可採用5至6分的中高程度,即運動時呼吸加快、「仲講到一、兩句說話」,以維持耐力。她提醒跑手不應「跟人哋嘅速度跑」,以免打亂自己的跑步節奏,影響配速。

靜態拉筋減肌肉爆發力

腹痛也是跑手常遇到的問題,劉稱,主要因呼吸節奏紊亂,令橫膈膜(其中一個用作呼吸的肌肉)負荷太大致抽筋。跑手掌握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部脹起,呼氣腹部收縮,可增加肺部換氣,增加肌肉供氧,有助預防腹痛。另有研究指,「兩步一呼、兩步一吸」的方法有助換氣及減少呼吸肌肉的工作,對預防腹痛有幫助。
跑手萬一遇到腹痛,劉建議可減慢至行路速度,然後嘗試深呼吸或腹式呼吸3至5次,再從慢跑開始,做好呼吸協調,慢慢加速再比賽。若仍感腹痛,便要繼續重複上述步驟,至無痛楚為止。
賽前建議先進行5至10分鐘的簡單有氧運動活動全身如慢跑或快行,再進行10至15分鐘的動態伸展,待心跳加速、全身微微出汗後,就可以開始運動。
劉指,動態熱身與常見的靜態拉筋不同,前者可提升關節活動幅度及肌肉柔韌性,還有助於提高肌肉溫度、心跳率及靈活度,讓身體進入運動狀態,有助預防受傷及抽筋,更不建議賽前做靜態拉筋,因為會增加肌肉長度,於運動時減低肌力及爆發力,影響運動表現。

動態熱身3式

1.單腳站立,另一邊腳屈膝向前提高至胸前,維持兩秒。行前一小步,換腳再做。重複8至10次,以活動髖關節及臀部肌肉

2.左腳向前跨步及下蹲,至雙膝屈曲成90度。身體輪流向左右兩邊旋轉,再返回前方,換腳再做。重複8至10次,以活動大腿及軀幹肌肉

3.右手拉起右腳腳踝,至右腳向後屈,同時提高左手。行前一小步,換邊再做。重複8至10次,以活動大腿肌肉

示範:三項鐵人教練劉桉瑜
張柏基攝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