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我們從小吃到大,但隨着年代轉變,傳統點心的味道、用料或外表都開始變得有所不同,就連名字亦被「重新命名」。最近記者帶家人到新派點心店飲茶,誰知長輩表示點心紙中,「冇樣睇得明」,幾乎每樣都要我向他們解釋,當我取笑他們轉數慢時,他們向我問幾個傳統點心的用料跟外貌時,我亦被問得口啞啞。不過這樣互相猜謎,漸漸拉近了兩代間的距離,不失為一種久違了的家庭樂趣。
傳統點心知多少?
記者在街頭訪問了十多名年輕人,不少人誤以為乾蒸牛肉即是山竹牛肉,雞球大包餡中放的就是雞球(但解釋不到雞球是甚麼),豬潤燒賣用白色燒賣皮包住,並不是常見的黃色皮。
乾蒸牛肉:外形十足十燒賣一樣,以白色外皮包住芫荽、馬蹄跟牛肉碎,最好選擇較滑身的牛冧肉;由於牛肉餡容易塌下來,包起後需盡快蒸熟食用,因此不能預先製作太多。
雞球大包:大小跟蒸籠差不多,傳統的雞球大包餡料有雞、叉燒、雞蛋、打勻的豬肉和雞肉餡,廣東俚語「賣大包」亦由此而來。
豬潤燒賣:一大片的豬潤放在燒賣餡上面,沒有燒賣皮所包住。由於卡路里甚高,因此越多越少人吃用,現在只能在舊式酒樓找到。
新式點心知多少?
新式點心造型搞鬼,比舊式點心更加著重健康。大廚多數會替點心重新命名,以增加趣味;鴻星酒家是較早期推出新式點心的酒樓,多數以海洋生物或動物造型為主,後起之秀則有唐宮小聚及飲茶等。
松露香菇(唐宮小聚):香菇包灑上可可粉,外形跟冬菇無疑,加入黑松露增添香味,曾經在香港引起一陣熱潮。
睇住流奶(飲茶):表皮顏色來自甘筍的天然色素,其實是普通的奶黃包,只要輕輕切開中間,便能做出流沙的效果。
一籠八戒(飲茶):三件豬仔造型的叉燒包,是明符其實的「八戒」。
陸羽茶室
中環士丹利街24號地下至3樓
飲茶
中環干諾道中88號南豐大廈2樓1-2號舖
唐宮小聚
中環皇后大道中139號The L Place 2樓
記者:李泳烔
攝影:伍慶泉、王國輝、徐振國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bit.ly/2gcDR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