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阿里巴巴以近54億元入股銀泰商業(1833)不足兩年半,銀泰昨公佈大股東阿里及公司創辦人沈國軍,提出以每股10元私有化公司,較公司停牌前每股7.03元溢價42.25%,最高涉資197.9億元。分析指銀泰拓網上業務沒起色,故阿里或決定先私有化再進行大手改革。
記者:方楚茵
消息令銀泰復牌後急升,曾高見9.7元,是自2015年7月以來新高,收市仍升近36%,收報9.54元。現時銀泰已發行股本27.16億股,由阿里持有近7.56億股或27.82%,而沈國軍則持有2.49億股或9.17%,而其一致行動人亦持有2.4億股或8.84%,而私有化則仍待獨立股東投票批准。
銀泰是杭州百貨業龍頭,截至去年中經營和管理合共29家百貨店及17個購物中心,擁有多項自用房地產。
「價格吸引 但未算高」
今年3月正是銀泰上市十周年,公司2007年來港掛牌,招股價每股5.39元,集資超過24億元,反應不俗。
然而內地經濟反覆,銀泰近年表現不濟,加上內地興起網購打殘實體商場、百貨,即使政府猛谷內需,各種困境終迫使銀泰向線上方向轉型,阿里則在2014年入股銀泰,雙方隨即推出「銀泰寶」、「喵街」產品,大搞「線上線下(O2O)」,其後阿里更進一步增持成大股東。值得一提的是,銀泰多年來不乏星級股東,截至去年6月底前,復星國際(656)仍持有4.03%或1.09億股。然而銀泰似乎回天乏力,去年首九個月同店銷售仍跌3.7%,中期純利亦跌21%至僅5.6億元人民幣。
對於阿里突出手私有化銀泰,分析員形容價格「吸引,但未算好高」,而阿里入股以來,銀泰網上業務卻未見起色,只佔總收益低至中單位數,市場均不預期短期可大幅改善,相信私有化是一如公告披露,須作一些會令公司短期盈利極波動的大手改革,故決定退市後再進行。
而低估值是行業問題,其他百貨股難有如此財力退市,相信今次只屬單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