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的iPhone,10年前面世時被視為「怪機」登場:沒有傳統手機鍵盤、呎寸比當時普遍手機大等等,都令它的銷情不被看好,並惹來不少批評。誰又想到時至今日,iPhone有如此驕人成績,更寫下手機史上一大里程碑?當年不少嘲笑過第一代iPhone的說話,如今翻看卻顯得甚為諷刺。
微軟前行政總裁鮑爾默(Steve Ballmer)曾表示:「500美元(約3,900港元)……而且要連同上台計劃出售?我會說:『這是全球最昂貴的手機!而且對商用客戶毫不吸引,因為它沒有鍵盤!』」而知名財經專欄作家Matthew Lynn亦曾在《彭博》寫文:「iPhone只是一個吸引Gadget愛好者的豪華小玩意……但iPhone不會對手機行業產生長期影響。」然而事實卻證明他們的預測似乎都完全錯誤。
消費者研究機構Forrester一位分析員亦曾說過,iPhone不會大幅改變手機行業的基本結構和挑戰,預料競爭對手諾基亞(Nokia)會通過提供優惠打擊iPhone。10年過去,諾基亞一度退出過智能手機市場,近來才回歸再戰。
初代iPhone的設計曾被批評得體無完膚,科技專欄老行尊德沃夏克(John Dvorak)曾指:「如果蘋果公司夠聰明,應將iPhone稱作『參考設計』,並將它撥入其他的市場營銷預算,這樣做就可在它失敗時當成沒事發生過……」不過iPhone的設計是空前的成功,更引來不少對手跟風甚至「抄襲」。
就連iPod之父Jon Rubinstein,亦都批評過iPhone將手機、相機及音樂播放器等多功能集於一身,是不明智之舉:「有沒有一個可以烘焙咖啡的多士爐?根本沒有這樣的組合裝置,因為它的表現不會比單部多士爐或單部咖啡機好。」然而如今所有智能手機,都已將聽歌、拍照等多功能集於一身,反而成為手機的賣點之一。
當時亦都有科技雜誌,不滿iPhone沒有傳統鍵盤的設計,認為商用客戶要打電郵很不方便,還是實體鍵盤較好用;亦有評論員對初代iPhone較大的3.5吋螢幕感到「不就手」,認為很易滑手等等,這些說法經過10年的時間驗證,都證明蘋果iPhone的設計並沒有錯,反而開創了現今手機的新操控模式。
time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