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發青發芽咪亂食 連皮食營養更豐富

【飲食籽】發青發芽咪亂食 連皮食營養更豐富

【飲食籽:菜市場學】
現時市面上有大大小小不同顏色的薯仔,可供家庭或餐廳作為食材。

薯仔顏色雖然不一樣,惟當中的營養價值,尚營坊高級營養師李龍家麒(Thomas)指,都是大同小異。唯一有少許分別的,就是薯仔的肉與皮,「薯仔皮主要是儲存纖維的地方,而薯仔肉則是碳水化合物。」他續指,前者有兩種微營養素,即是鐵質及鈣質,相對於薯仔肉較多。」他建議,想一併吸收表皮上的鐵質及鈣質,可以採用西式煮法如焗薯皮去烹調。
另外,有時挑薯仔,總見到有些身上帶青,Thomas解釋,有時薯仔表面的青,「主要都是葉綠素,對人體沒有害。」不過,他提醒,大多時薯仔發青與發芽均同步,薯仔發芽時,芽的四周會釋出生物鹼,「這種物質,有機會令我們的腸胃不舒服、肚瀉、暈或作嘔。」所以,他建議當發芽嚴重時,就該盡量不吃。問到生物鹼會否因煮熟而被分解,他就解釋不會,「因生物鹼要被破壞,需要很高的溫度,簡單而言,煮食的溫度去不到這個水平。」

薯仔為普遍食材,褐、紅、黃、紫,顏色不同,意味口感食法亦大不同。

薯仔發芽時,芽的四周會釋出生物鹼,進食後或會腸胃不適、肚瀉、暈或作嘔。

薯仔表面的青為葉綠素,雖對人體沒有害;不過,Thomas提醒,大多時薯仔發青與發芽均同步,故進食時要小心。

記者:湯珮然
攝影:王國輝、周芝瑩
編輯:梁浩維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