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NBA新秀的過去未來(下) - 喬靖夫

Tuesday:
NBA新秀的過去未來(下) - 喬靖夫

上篇講過,NBA因為實行「one-and-done」政策,要求年輕球員高中畢業後至少相隔一年才能加入NBA選秀,導致高中畢業生直入NBA成絕響;那一年時間,才華早熟的球員絕大多數都是乖乖拿運動員獎學金去打一年大學籃球。NBA政策的主要目的,當然不是為學界籃球保留人才那麼「好死」(事實上,NBA與NCAA是商業競爭對手),而是為了本身球隊利益。
對NBA球隊經理來說,選秀永遠是個極大賭博:太保守隨時錯過明日之星,或太進取去信任未充份證實的人才,同樣會對球隊命運造成深遠影響;尤其拿到高順位選秀權時,選錯人損失戰力之餘更會被恥笑一世。當選秀來源遍及高中,球隊往往要花更多資源、人脈觀察可造之材,犯錯機會就更多。這個「one-and-done」,半強制把籃球天才們送去水平較高的大學球賽至少一年,可讓球隊做更充份的評估和觀察。
再者,因為NBA新秀第一張合約的薪酬有所限制,而年期最多可達四年;對球隊而言,以相對便宜的薪酬簽下新人,當然是即戰力越成熟越好。因此之前有報道指在去年勞資談判裏,NBA資方一度想把規定再增一年推到「two-and-done」,不過被球員工會反對而作罷。
另一方面,少年球員在高中甚至初中就全國成名的現象,可說勢不可擋,這很大程度歸功於社交網絡的傳播能力,令不少年紀輕輕的中學生,已成為球探和球迷關注的目標。像最近網上很紅的波爾(Ball)三兄弟(圖),最小那個LaMelo,13歲時就與UCLA達成口頭協議,將來加盟打球,認真誇張!
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