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強政勵治已過時(添馬男) - 添馬男

林鄭強政勵治已過時
(添馬男) - 添馬男

林鄭月娥動作頻頻,約晤地產集團富二代,肯定同選舉有關,相信好快辭職去馬。
今天香港政局猶如2005年董腳痛下台,當時沙士剛過就強行推出二十三條立法,明顯是左傾行動,結果搞出五十萬人上街,總理溫家寶上晝主持儀式,下晝就五十萬人湧上街抗議,北京真係嚇一跳。問題是往後一年,董並未有任何政治動作,緩和尖銳矛盾,2004年七一仍有四十幾萬人上街,於是北京拍板換人。董原本培植的接班人,是梁振英、李國章,但北京另有算盤,決定由被左派污蔑為「港英餘孽」的曾蔭權爵士接班,連幕後協助葉劉力銷廿三條的西環也蒙在鼓裏,但因手法迅雷不及掩耳,「反曾」行動難以集結,結果成為一棚政治怨婦,怨氣沖天,只好靜候機會打小報告。梁振英留任行會召集人,但唯一工作是在《明報》發表同曾蔭權政策唱反調的文章。

令人想起不得民心的梁振英

2016年底梁振英突然宣佈不角逐連任,性質相近,今次因有換屆時機,睇起嚟冇上次老董任期中途走人咁odd,同樣係北京主導,一直挺梁的西環措手不及,但今次就有足夠時間部署,推出候選人,延續西環在特區政治的影響力。林鄭就是部署中的接班人,她本人也以繼承梁施政作定位,梁粉就不斷吹出「換人不換路線論」,一來為了自保,以免梁粉全線被清枱,二來配合林鄭的政治定位。但究竟北京操盤手點睇香港這盤棋呢?
王光亞提出特首四個條件: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及港人擁護,林鄭及薯片均出任特區重要職務,冇可能不符合頭兩項條件,今日梁營攻擊曾俊華不獲中央信任,是為了及早箍票畀林鄭,其實曾俊華今屆獲中央邀請留任財政司是早於梁振英當選。至於後兩項,相信是關鍵。梁被棄原因不在「左」,而是「廢」,顯示北京用人是要「德」「才」兼備,德者乃政治正確,才者乃有能力deliver。梁問題在於太廢,執行政治工作時,調子高打鑼打鼓慌死冇人知,反港獨越反越獨,鬥港大搞到神憎鬼厭。內地對政治工作要求有兩項:「過硬」,即堅持並經得起考驗,執行起來要「過細」,即注重細節。但西環主導下,梁及其黨羽只是一棚空喊口號的紅衞兵,加上配合充滿流氓氣的愛字頭組識,試問北京面子上如何忍受。下任特首如不能擺脫西環這套內地政治工作模式,蜜月期肯定冇,一上場就變689!
董下台前被朱鎔基公開批評「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曾蔭權甫上場就針對性提出「強政勵治、福為民開」,推動大型基建上馬,起用一班港英建制派如夏佳理、李國寶、梁智鴻,獲得高民望。呢條方程式可以複製嗎?今日睇就是九唔搭八!董是決策左搖右擺揸唔定主義,梁則是一個有權用盡、踐踏制度、漠視程序公義的人。香港人近年掛在口邊的四字是「禮崩樂壞」。林鄭同樣起用夏佳理,西九故宮滴水不漏高速上馬,有陣「強政勵治」味,但正好遇上港人Post-689症候群,人人高度重視「程序公義」,結果得分不成反而聞到陣陣辳味,林鄭越走強政勵治之路,就越惹人反感!令人想起不得民心的689管治作風。
25年前彭定康開始培育走上台前的AO,在英國人加持下,佢哋個個都好似好打得執行力強,這批官僚有羅范、林鄭、林煥光等,但時代變了,人心也變了,今天單靠執行力,是應付不了香港政局!香港人早已經不只追求效率,大家同時亦追求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