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霧霾毒害內地多個城市,日前南下抵達廣州,更疑似殺到香港。本港昨吹和緩偏北風,空氣質素顯著轉差,其中東涌及屯門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ir Quality Health Index,AQHI)更錄得10,直指爆錶水平;東涌微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午後急升,連續9小時高於環保署標準。環保署昨指空氣污染受珠三角的氣團影響,又特別提醒AQHI可能會達嚴重水平,呼籲兒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減少戶外活動。天文台稱一股東北季候風今抵廣東沿岸,料清勁東風有利吹散懸浮粒子。
記者:佘錦洪 譚靜雯
內地霧霾近日由北京吹向南方,廣州市氣象部門近日發出霧霾黃色預警。記者昨從港島山頂眺望,頭頂是一片藍天,下方則有一層灰濛濃霧;而從邊境馬草壟山上向深圳遠眺,亦見到灰濛一片,部份地方更見到疑似黑煙排放。
根據環保署監測數據,昨本港多區AQHI在中午過後轉差,13個一般監測站有11個錄得7級或以上,健康風險屬高及甚高級別,其中東涌及屯門日間一度錄得10級,比最高級爆錶的10+僅差一級。入夜後市區空氣持續轉差,銅鑼灣及中環兩個路邊監測站的AQHI達到9級。
塔門臭氧濃度飆升
多區微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亦飆升,以東涌最嚴重,昨午4時PM2.5錄得每立方米141.3微克,是世衞24小時平均濃度標準每立方米50微克的2.82倍,亦是環保署24小時平均濃度標準每立方米75微克的1.88倍,更由下午1時起連續9小時超標。惟按環保署計算方法,要待凌晨零時始截數計算24小時平均濃度,而截至昨晚9時東涌PM2.5濃度平均數為每立方米65.496微克,不算超標。
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表示,原以為空氣污染物濃度高是與本地汽車排放有關,但越近入夜多區如塔門臭氧濃度飆升,而臭氧一般被視為區域污染指標,「塔門本身冇車冇乜污染,惟有就係(來自)珠三角污染物」。據環保署數據,塔門臭氧濃度昨日中午後急升,至下午4時達每立方米189.3微克,一度超過每立方米160微克警戒線。
季候風抵港料改善
環保署昨午特別發出新聞稿,提醒市民本港正受背景污染較高、來自珠三角的氣團影響,指部份一般及路邊空氣監測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可能達至嚴重水平,呼籲兒童、長者及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盡量減少或避免體力消耗及戶外活動,而一般市民應盡量減少戶外體力消耗及在戶外逗留時間。
署方引述天文台指,一股東北季候風將在未來數日抵達本港,使風勢較大吹散污染物,料空氣污染會改善,預測今日健康風險將維持在低至中水平。
天文台科學主任梁恩瑜回覆指,一股東北季候風正逐漸影響廣東沿岸地區,本港昨午吹微風,入夜後轉吹和緩偏北風,並在今日稍後時間轉吹和緩至清勁東風。她解釋昨日微風不利吹散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令本港西面地區能見度在5,000米以下;隨着季候風逐漸影響本港,當轉吹北風及東風,加上風勢增強,有利吹散懸浮粒子,預計今日能見度比昨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