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石頭 - 邁克

三十年前的石頭 - 邁克

要不是今期《100毛》大鑼大鼓擺達明一派上封面,來個幾可亂真的人肉復刻經典,我還不知道《石頭記》已經整整三十歲,嗚嗚嗚嗚。這樣的數目字,在小說家筆下溜出來可以很淒美,譬如張愛玲的《金鎖記》,「年輕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實牙實齒豎起手指話當年,就真是甘苦自知。
初到香港謀生,什麼門路都夠膽鑽,其中最荒誕的是有位好心文壇前輩指點,說某報找人寫專欄,要走蔡瀾路線,你要不要試試,我居然也擒擒青拿起筆來應徵,狼胎過躲在台北公廁擦生蠔鮑魚的港女。百無聊賴,坐在進念大本營打躉,每月通訊的影片介紹無條件一手包攬,如是者起碼數月,直到有一天《電影雙周刊》影評人張九先生善意提醒,免費寫的稿名副其實不值錢,警報才被扯起,但仍然來者不拒,後來開始正式在電影節上班,才不得不告別免費寫作生涯。不過好人到底有好報,他們見我隨傳隨到,連車馬費也貼埋,直頭慘過做私鐘,鐵石心腸有點融化,適逢新戲找新紮樂隊成員參與,空前有主題曲,取材《紅樓夢》的緣故,正常填詞人聽見雞飛狗走,於是顧不得處男毫無臨床經驗,冒險讓我下海。成功人士追憶往事追到這個臨界點,通常掟出一句「跟着的是歷史了」交代,瀟灑得來蕩氣迴腸,可惜我欠缺一帆風順的福氣,接踵而至的是……沒有了,或者借用最近一位樂評人漂亮的形容:「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