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考慮參選特首、又被喻為「梁振英路線」接班人的林鄭月娥,忽然送出兩份大禮,一為西九興建故宮博物館,二為深港共同發展的河套區計劃,相信可以為她在特首選舉上帶來不少便利。
眾所周知,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有名無實,因為價值連城的珍品早隨國民黨「移民」台灣,北京故宮變成A貨。頻頻上京商討合作事宜的林鄭月娥,竟然指A貨故宮的魅力「無人能夠拒絕」,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然而,確實只有梁振英之流,才會在西九故宮館一事上用語言偽術糊弄大眾,這亦印證林鄭確為延續「梁振英路線」的最適當人選。有錢還要崇拜A貨,普天之下,恐怕只有貪戀有名無實的特首職銜的人,方會有此癖好。這樣的人成為特首,也不過是個A貨,隨時會成為另一場禍患的開端,把梁振英製造的問題延續多五年,甚至十年。
梁振英其中一個為人詬病的地方,正是他任內不遺餘力地推動中港融合,多次在施政報告中鼓勵香港年輕人北上發展。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後,梁特就希望香港人能夠配合中國的發展,還搞出一個「一帶一路獎學金」,鼓勵香港學生去發展中國家學習。
當然,不論是梁振英的孩子,還是林鄭月娥的孩子,都不會到「一帶一路」國家留學,而會到他們的大英祖國享受教育。他們的「愛國」是口裏說說,心裏想念的,仍然是那個印在硬幣上的女皇頭。至於其他香港人的孩子,不想到發展中國家留學,就應畢業後北上發展,或者在落馬洲河套區找一份與科技有關的工作,用香港年輕人的血汗去建設他們口中所愛的那個祖國。
他們不會跟香港人說,中國的經濟泡沫化和產能過剩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甚至會隨中港融合蔓延到香港。他們也不會跟香港人說,13億人的市場有投資價值,但13億人衍生出來的問題和風險,絕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承受。當一些國際企業和科技產業龍頭開始撤離中國,「梁振英路線」卻帶領大家進入這個被霧霾困擾的國家。即使香港人頭腦怎清醒,早晚都會迷失於白茫茫的一片當中,連身影也不會留下。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