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偉的文采 - 馮睎乾

梁朝偉的文采 - 馮睎乾

前年梁朝偉親自執筆,為《我是路人甲》寫影評,大家驚為天人,沒想過影帝文筆如此細膩。我最愛的一段,是他回憶二零零一年在橫店看流星雨:「在這樣安靜的環境裏,我隱約地聽到了『咻咻』的聲音,起初我有些奇怪那是什麼聲音,後來隨着『咻』的一聲,又一顆流星劃過頭頂,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是流星劃過天空的聲音。在那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流星也會有聲音,城市裏太嘈雜,人人都很忙,沒時間聽流星說話。」
有人懷疑這不是梁朝偉寫的,實在太不了解男神。他看很多書,喜歡三島由紀夫、村上春樹、托馬斯曼,還有推理小說家Lawrence Block等。還有一點似乎沒什麼人留意:梁朝偉智商很高。我這樣說,除了因為他是周星馳老友外──周聲稱不同蠢人做朋友──還因為他年紀很小已入學,且曾經跳級,老師評語總是「天資聰敏過人」。讀書時他表演舞劍,只看教師演練一會,便胸有成竹走開;其他同學埋頭苦練,他只顧玩耍,到正式表演時,舞得最好的依然是他。讀藝訓班,他學了老師教的基本功後,便用自創的方法去演,務求令演出更自然、更生活化。
天才就是肆無忌憚,特立獨行。然則梁朝偉的文筆佳,一點也不奇怪,我甚至懷疑,王家衛戲中的獨白,他也有份創作。一九九四年《東方新地》刊載他的口述自傳,文采斐然,如:「窗外的一片橙黃,令我想起童年時的例牌早餐──半生熟蛋,當然,更令我想起舊日心儀的女孩們,和她們長掛面上的笑容。」有些簡直是《重慶森林》警員663的口吻:「不過回憶這事也實在令人莫名其妙,從前想也不用想便會記起來的事情,五年之後你需要十五分鐘才能想起來,七年之後,你便要再多一點時間,例如二十四分五十六秒之類。」
朋友看《擺渡人》,覺得梁朝偉演的陳末,有點像《東邪西毒》歐陽鋒,兩者都為人消災解難,一個放浪於天地蒼茫的沙漠,一個隱居於華燈璀璨的酒吧,但不管眼前是荒涼抑或浮華,他們總惘然地活在過去,時光的灰燼未熄,理想之彼岸尚遙。我沒怎麼想到《東邪西毒》,反而憶起黑塞小說《悉達多》的擺渡人(Fährmann)。在電影原著小說,只有小玉是「擺渡人」,陳末不是,而所謂「擺渡人」就是失戀用的救生圈。但編劇為擺渡人賦予更崇高的意義,讓陳末以旁觀者姿態,普渡失戀眾生,成為黑塞式擺渡人。這是全片唯一神來之筆,不知是否王家衛的主意。黑塞小說的擺渡人確實撐船,叫Vasudeva,像陳末,也失去了最愛的女人。Vasudeva單純而睿智,沉默寡言,一生往來河上,在流水的私語中,他聽見生命的無常,悟出時間的虛妄,最後啟迪了悉達多。這樣的角色確實非由梁朝偉來演不可。Vasudeva聽河流傾訴,梁朝偉聽流星說話,兩人都按照命運的軌跡,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