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微信多事,時不時不理新舊不分青紅皂白的推送奇文怪論,我未必會讀到內地這篇2015年的史學新論:〈文化冷戰:香港中文大學創建背後的美國推手〉。向來八卦,一看到「冷戰」、「背後」、「推手」這種陰謀論術語就會打醒精神,記得幾年前,浸會那位當代中國研究所主任薛鳳旋,編寫《中國模式》國民教育手冊被轟洗腦,據說是受中社科學院委託出版《香港藍皮書》,誣指香港中文大學的通識課程,由美國一個基金贊助和協助撰寫教材,其教學方向由該基金主導。當時真真嚇了一跳,幸好中大通識教育部主任梁美儀有如外交部發言人一樣,義正辭嚴理據充分地反擊,薛鳳旋是「不負責任的虛構陳述」,結果浸會炒他魷魚並道歉告終。
言猶在耳,現在有人指中大的創建,是美國促成的,這篇論文的作者似並非等閑之輩,名叫張楊,浙江大學教授兼博導,是「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人。她的研究結果是這樣的:四九年後,香港成為中美文化冷戰對抗的核心區域,大量中國文人流亡避難香港,給美國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中央情報局外圍組織「亞洲基金會」將目標對準了香港的中文高等教育,要將華人教授和學生拉入美國「自由陣營」,遂資助支持新亞、聯合、崇基這些書院,來動搖大陸政權的合法性。張楊一口咬定,美國這種冷戰戰略,促成了香港中文大學的創建,美國出的力,不比錢穆等人和港英政府出的力少。她說,亞洲基金會對中大形制與精神立場的塑造,是其他任何機構都無法比擬的。
我不知道中大校史以後是不是要重寫,也不知道開山闢地創建中大是不是就是「名為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實為宣傳美國文化自由觀念」。日昨跟前輩喫茶,前輩本來安安靜靜悠然自在的,聽我說完說辭,變得有點不耐煩起來,問:那他們想怎麼樣?答:指責我們反共吧。啊,好大的帽子。前輩很快轉過神來:反共?我們當然反共啊,這還用她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