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樂壇最流行的現象,便是「眾籌」,因為無贊助,所以唯有「自助」,自己演唱會自己籌。
其實政界也流行「眾籌」,那些不獲中央明顯祝福,沒有選票上的贊助,唯有自助,發動眾籌,向公眾集氣呃like籌選票。例如仍是辭職待批之身的曾俊華,天天無事做,日日落街親民,其實便是在做眾籌。希望可以由民間籌得足夠的支持,影響北京,放馬入閘,讓鬍鬚曾開一次特區首長演唱會。
能夠開眾籌演唱會成為了身份象徵,沒有三両三,不能上梁山;沒有一定影響力,也不能得罪人。沒有足夠粉絲,也難從眾中籌款。
鬍鬚曾暫時很符合眾籌的條件,得罪人多,至少得罪了R.IP,雖然她根本不應視鬍鬚曾為假想敵,林鄭才是真正目標。
鬍鬚曾也得到市民支持,至少沒有市民向他扔雞蛋。不過眾籌最多開一場演唱會,仍然無法和有大財團贊助的力量比較。
王光亞的特首三大條件,還記得那個排序嗎?「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港人認同」,你看,一個管理香港的首長,是否得到本市居民的認同,居然是排名最後,敬陪末座。
愛國愛港才是首要條件。而甚麼是愛國愛港,當然由中央判斷,所以中央信任便是排名第二。
最後這個人選,跑出機會已經好大,香港人非常務實,大家只會支持一個有機會勝出的特首,所以明明政綱最啱市民心水的胡國興,卻由於大眾認定他沒有後台純粹陪跑,對他的支持度最低。
樂壇有所謂隱世歌手,指那些明明很努力唱歌的人,偏偏難以進入大眾視線,成績浮浮沉沉。鬍鬚曾也是隱世政客,明明有心落場,但偏偏被縛住後腳,未能辭職,無法進入公眾視線, 眼睜睜看着林鄭不斷推銷故宮,自己只能暫坐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