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民主社會的慣例,看守政府不應再做重大的政策決定,以體現對新民意的尊重,但遠至美國、近在香港,主政者對剩餘權力的使用同樣罕見及誇張。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不否決譴責以色列決議、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等連串動作,讓外界看到奧巴馬給特朗普挖坑的強烈情緒及兩人政治歧見之嚴重。在香港,梁振英政府急推西九故宮博物館、落馬洲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半天吊的退休保障方案等,無異於引爆社會怨氣,給下屆政府埋下地雷。
政治歧見嚴重 先下手為強
依照憲政傳統,在新一屆總統候選人勝出後,現屆政府就進入看守狀態。以美國為例,去年11月8日,特朗普在總統選舉中贏得過半數選舉人票,奧巴馬政府即成為看守政府。出人意料的是,奧巴馬在移交政權前作出了連串重大政策,被形容為給特朗普挖了九個大坑,包括制裁俄羅斯驅逐35名外交官、在安理會譴責以色列時投棄權票、全力推動醫保法案、轉移關塔那摩監獄三分之一囚犯、無限期終止部份石油鑽井、興建兩個國家級保護區、廢除國家安全出入境登記制度、對毒販減刑或特赦、告別演說將警告孤立主義興起。
美國現任總統在權力交接過程中作出諸多重大政策決定,在歷史上相當罕見。輿論多認為,這既與奧巴馬與特朗普的政治歧見嚴重有關,與兩人的政治風格迥異有關,更與兩人所代表的不同政治勢力的嚴重分歧有關,因此要先下手為強。特朗普從參選到就職前的出位言論,打破了政壇諸多潛規則。
而奧巴馬是典型的政治精英、「政治正確」的代表,卸任前的連串大動作,就是給特朗普挖坑,給精英階層預留制約特朗普的空間和機會,以免四年後要面對「一個政治上盟友離心離德、經濟在貿易戰後玉石俱焚的爛攤子」。
對香港而言,梁振英在去年12月9日宣佈放棄連任,梁振英政府即進入看守狀態。雖然美國、香港的看守政府有違憲政傳統的作為不能相提並論,但加以比較更能清楚看到梁振英的好鬥本性,看到香港特首選舉在中共操控下的反民意本質,看到香港行政與慈善機機的程序正義正被抹煞。
留難曾俊華 威嚇參選人士
奧巴馬的大動作雖有違憲政傳統,但畢竟他擔任兩屆總統都是民意授權,這些行政舉措也要受到國會和輿論制衡。而梁振英在小圈子選舉中只得到689票,更因不得民心而被棄選,既沒有繼續啟動重大政策的民意授權,更罔顧議會和傳媒的反對,罔顧公眾諮詢程序,強行推出故宮分店、深港科技園等,不只加劇社會紛爭與衝突,也再次把中港政府綁在他的戰車上。
奧巴馬與特朗普是代表不同政治勢力與觀點展開角逐,是前後朝的矛盾,但梁振英啟動引爆重大爭拗的決策,卻是由最可能繼承其路線的林鄭月娥去執行,就顯得異乎尋常。
其一,梁振英為港人所唾棄,ABC成為城中共識,林鄭月娥竟然打出延續梁振英路線的旗號,如此冒港人之大不韙,依仗的是甚麼?
其二,如果梁振英利用剩餘權力獻媚北京,不是為後任、為林鄭月娥挖坑,那只能說是為香港埋雷。
其三,中共刻意留難請辭的曾俊華,起到了威嚇參選人士的效果,讓他們縮手縮腳,也為梁振英撐開施政報告、預算報告空間,更加彰顯小圈子選舉逆民意而行。
香港行政機構、慈善組織,原本各有嚴格的公帑、善款使用程序,但梁振英政府刻意模糊公帑與善款的界限,混淆不同的用途和程序,以此迴避議會和公眾監管,為中共的官方統戰和權貴謀利打開方便之門,圖謀以此換取卸任後的地位,實在是其心可誅。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