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過份傾斜核心科徐立之「港理科人才斷纜」

新高中過份傾斜核心科
徐立之「港理科人才斷纜」

【本報訊】政府力谷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但港科院研究發現,新高中學制下學生選修科學、高等數學均少於舊制會考,削弱理科根基。港科院院長、港大前校長徐立之指出,新學制及大學收生準則側重四個核心科目,不利大學理學及工科院系收生,警告本港正面臨STEM人才「斷纜」;新學制「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的目標也淪為空談。
記者:周 婷

港科院去年中展開「科學、科技和數學教育與香港創新科技的發展」研究,綜合多項數據並訪問154間中學,發現完全沒有選修科學或科技相關學科的文憑試考生,由第一屆的43%升至去年的46%。修讀高等數學(即M1或M2)的學生由首屆文憑試的22.9%,大跌9個百分點至去年13.9%。舊制會考則平均兩成半人選修附加數學科。

大學不重視 學生棄選修

超過83%受訪中學認同個別大學不視M1、M2為一個完整選修科目,計分時較「輸蝕」,導致學生不選修;根據院校資料,計分時視M1或M2為完整科目的資助大學由去年4間增至今年5間。參與研究的中大理學院院長黃乃正也指,新學制下理學及工科院系的學生的理科根底普遍較以往遜色,須為沒有修讀文憑試相關學科的學生補課。
研究又發現,高中課程過份傾斜向4個核心科(即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科),55%受訪中學花最少六成課時在4個核心科,高於教局建議的45%至55%;有補課的中學當中,69%指4個核心科佔補課最多時間。徐立之坦言新高中學制旨在打破文理分流,目標雖好但未能做到,普遍高中學生「偏食」力谷核心科,深入探討數理機會少。他又強調報告並非為「砌DSE」,而是看到「STEM人才突然間斷咗纜,我哋發現係高中升大學呢個階段,出咗嚟最大問題」,盼引發討論。
教育局覆稱,更新課程時將參考港科院等持份者建議,但強調制訂新學制時經過嚴謹考慮;相對舊制會考,現時有志報讀大學STEM學科學生比例無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