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老樓首篇樓論,向讀者們送上五個預言,到2017年年尾看看有多少個預言成真。
(1)劏房細見100呎:目前全港最細的劏房為屯門即將開賣的菁雋,細如龍床單位面積128方呎,假設政府維持現時房屋政策,今年快見逼近100方呎單位。
(2)終極加辣:樓價有升冇跌,市區上車盤價突破500萬元,新界上車盤也需要300萬以上,眼見辣招無效,新政府再推新招阻止市場需求,資產增值稅令今後賺錢物業分身家,直接加重買樓風險。
(3)港銀零加息:縱使美國聲稱今年加息三次,由於本地銀行沒有加息必要,不會與美國同步齊齊加,只有拆息波動才會增加供樓負擔,買樓收租抗通脹是唯一投資渠道。
(4)內地發展商投地逾半:為了進一步投資香港房產及加強控制權,一半地皮由中資或相關公司投得,分薄了本港傳統發展商的領導角色,在未來樓市掌握主導地位。
(5)業主年齡細見18歲:由於投資者買多層樓要交重稅,為逃避額外稅項,除了善用本身首置名額外,還會利用親人的名義買樓。最細合法買樓年齡為18歲,料一取成人身份證便成為業主的情況將出現。
其餘的預言還有公屋輪候年期創歷史新高、代理由3萬人裁減一半、運房局與發展局合併、豪宅呎價20萬元創亞洲分層新高等,這個樓市當中的人為因素難以制止升勢,除非升到無人供得起,但距離這個日子估計還有很遠路。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
本欄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