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貓讀者 - 邁克

三腳貓讀者 - 邁克

去年九月葉德嫻在《100毛》奉勸香港市民踴躍投票,「我覺得呢個世界,蠢,唔緊要,千祈唔好懶!又蠢又懶就係死症」,我一看熟口熟面,但想來想去記不起這位陳先生貴姓。前兩天收到約翰伯格逝世消息,網上悼文讀了幾篇,忽然如夢初醒:這又蠢又懶的傢伙,不是我還會是誰?八九十年代心儀的作者,和七十年代最喜歡電影之一的編劇,竟然是同一個人,直到人家仙遊方才察覺,慚愧啊慚愧。那部影片叫《二零零零年將會滿二十五歲的祖納斯》,阿蘭坦尼導演,我是在柏克萊太平洋電影圖書館看的,驚為天人甘之如飴,可惜時移世易,現在不大有人提起了,甚至瑞士曾經湧起新浪潮,一般觀眾也毫無印象,只有生逢其時迎面撞上浪花的幸運兒,對濕身的樂趣印象深刻。如果尚保羅貝蒙多是法國新浪潮海報男,那麼瑞士版那個叫Jean-Luc Bideau,頂天立地的身材魁梧得有點笨,《祖納斯》裏他自嘲「高大得好像一隻象」,跟着馬上補充「記憶力也像象」,銀幕下的小矮人居然不遑多讓,笑過之後記到如今。
經驗不足的緣故,片中八個和建制對着幹的新中年,被眼界淺窄的我定位為過氣嬉皮士,完全無視六八五月學運留在他們身上的烙印。下鄉務農、拯救鯨魚、提倡有機耕種、智慧式創意教學、反地產霸權和自由性愛等等主題副題,兩字概括不外「左膠」,當時雖然沒有讀過伯格的文章,但後來在倫敦因為追趕時髦打開他的書,頁與頁之間川流不息,只有食了大懵藥才沒有一加一。或者三腳貓讀者着眼的除了藝術還是藝術,忽略了同樣重要的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