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11月零售貨額剛剛新鮮出爐,連續21個月下跌。不過,今日收租股獲花旗唱好今年率先彈起,花旗估計零售貨額今年上半年將會見底,在住宅樓價上升空間細、下跌可能性更高下,相較地產股,認為有零售支撐的收租股更值得期待。
收租股在財女眼中卻非好選擇,零售貨額一直插水21個月,即使上半年見底,其實亦未必會大幅回升。細看統計數據,電器、攝影產品、珠寶、名表等每月大跌10%至20%,反映本港消費疲弱。而消費主力的自由行及旅客未能撐起市況,在美元強勢下,自由行來港掃平貨日子一去不返,因為根本算不上平!加上網購大行其道,不少外國品牌、代購進攻內地市場,內地市民不出家門都能「海淘」(海外網購),更直送家門免運費、免汗水、免腳骨力,年輕一輩不見得要來港買化妝品。
再觀本港消費力的年輕一輩,亦轉攻網購,買歐美貨免稅10%至20%兼免運費,不少外國化妝和護膚品牌如YSL、AESOP、Kielh's,價格大多為本港專門店的50%至70%,何解被迫喺香港店舖消費?旅遊半死不活、港人唔平唔掃貨,再進一步問,零售租金高企的支持在哪裏?
當本港零售會見底,卻不見得會大升,買收租股首先要計一計上述見底大反彈有否price in,如果在加唔加息前提下,將收租股短炒一炒還可以。本港零售基本面不見大改善,相信在一潭死水中的港股,收租股只是冇選擇中的選擇,並非稱得上good choice。
Melody
http://www.facebook.com/whichroad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