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漫畫《老夫子》的原作者王家禧元旦日在美國逝世,享年93歲。《老夫子》在香港及東南亞出版逾半世紀,估計累積售出近一億冊,又曾多次改編拍成電影。王家禧筆下的老夫子、大番薯等經典漫畫人物,曾為幾代人帶來歡笑,是港人的「老朋友」,也是港人的集體回憶。 記者:麥志榮
老夫子facebook網頁昨宣佈,「王家禧於美國時間2017年元月一日凌晨5時57分,因年老器官衰竭安詳離開人世。一生酸甜苦辣都嘗過的王家禧,對於人生起伏處之泰然。他對生命的熱愛,透過幽默的筆,一一展現於《老夫子》,陪伴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曾是銷量最高漫畫刊物
王家禧由1962年起以長子王澤名字為筆名,創作出身穿長衫馬褂的老夫子,最初在報章刊登,兩年後由吳興記書報社推出單行本,出版至今,曾是銷量最高的漫畫刊物。吳興記老闆吳中興昨接受有線電視訪問,以筆代言稱對王家禧去世感到很難過。
出版了半世紀的《老夫子》前後共出現過近500個角色。據王家禧長子王澤表示,老夫子反映了王家禧好玩、好動的性格。秦先生是他一直夢想的靚仔模樣;而大番薯是他自嘲又肥又矮;而陳小姐,其實就是他妻子陳玲玲。《老夫子》另一特色是常以四字成語作標題,其中常用的「耐人尋味」最是耐人尋味,但他近年自爆,以「耐人尋味」為題只是「諗唔到寫乜」。漫畫家馬龍表示,60至70年代民生艱苦,娛樂不多,《老夫子》全以生活小事為題材,對白精簡,老幼咸宜,所以紅極一時。《老夫子》人物的表情及動作非常到位,有差利卓別靈默片的身體語言的特式,可見王家禧是以專業態度創作,「唔係求其畫個公仔嚟搵食,笑話要畫到引到人笑,其實唔容易」。
另一漫畫家尊子表示,《老夫子》是小時候必看漫畫之一,內容「好貼地,又好搞笑」,其中老夫子用各種方法對付死飛仔和惡霸,令他印象最深刻。《老夫子》可以延續數十年,就像迪士尼一樣,對每一代小朋友都吸引,不會過時。
反映香港社會新舊交替
作家陶傑曾分析《老夫子》受歡迎有其文化背景,內容反映了當年香港社會新舊交替的情況,最初作品中亦有反共色彩,如其中一篇寫老夫子乘火車睡着,醒來已在內地,他筆下的內地人都穿毛裝、樣貌醜惡。
《老夫子》曾多次改編拍成電影,王家禧曾在《老夫子2001》中粉墨登場。而電影男女主角謝霆鋒和張栢芝亦傳聞因電影中一吻定情。導演邱禮濤昨表示,王家禧「係一個好樂觀嘅老人家,好緊張老夫子裏面每一個故事人物」。
曾在2003年《老夫子之反斗偵探》聲演老夫子的杜汶澤對王家禧離世表示傷心:「我細個鍾意睇《老夫子》,唯一娛樂係每周等周日同阿媽飲茶,扭計買一本。痛苦童年,《老夫子》係我細個美好回憶。」
為《七彩老夫子》唱主題曲的彭健新是《老夫子》迷,他稱王家禧喜歡釣魚,所以常畫釣魚題材。「佢啲嘢好好笑,係我哋童年回憶,有邊個冇睇過《老夫子》,好傷感!」
商經局局長蘇錦樑昨發表聲明,對王家禧離世表示深切哀悼;而《老夫子》亦有在台灣出版,台灣文化部表示《老夫子》是台灣社會的共同記憶,該部深表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