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66年前皇仁書院舉行了一場音樂會,一名上海小姑娘首次演唱,翌日報章頭條預言:「一個新的女高音誕生了」。她是費明儀,《小城之春》著名導演費穆的長女,曾赴法國深造,返港後創立明儀合唱團至今逾半世紀,並出任藝術發展局委員20年,畢生推動音樂藝術。這名世界知名女高音歌唱家,患有家族遺傳性心臟病,上月中因病入住養和醫院,昨晨心臟病發辭世,享年85歲。
記者:王家文
費明儀早年接受訪問及在其自傳《律韻芳華─費明儀的故事》中透露,父親也因心臟病患早逝。她曾接受心臟搭橋手術,1999年至2001年間曾因肺積水及呼吸困難多次進院。費對上一次出席公開場合是去年11月28日藝發局委員選舉,在點票中心留至翌日凌晨。據了解,費上月17日因病入住養和醫院,原定本周末到台灣出席活動,惟本月1日病情轉差,翌日深夜更惡化,延至昨凌晨離世。
費明儀在上海出生,育有兩子。父親費穆是著名導演,其執導作品《小城之春》獲選為百部最佳華語片首位;二叔費彝民是香港《大公報》前社長。費明儀早年入讀南京國立音樂學院學習鋼琴,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丁善德是其啟蒙老師。1949年移居香港後,她跟隨趙梅伯教授學習聲樂,其後赴法國深造,成為著名女聲樂家軒納夫人入室弟子。
畢生推動港音樂藝術
費是香港最早期的女高音歌唱家,自50年代開始歌唱中國藝術曲及民歌,由黃自、蕭友梅到趙元任,橫跨近一個世紀。1964年她成立明儀藝術團至今,推動更多港人認識中國音樂文化,1980年成首位獲邀到內地舉行個人演唱的香港聲樂家,並自1996年起任藝術發展局委員,去年底競逐連任失敗才卸任,是該局最長任委員。
「佢用西洋歌劇方法去唱中國傳統藝術歌曲,喺佢個年代係好罕有,係一個pioneer(先鋒者)」。浸大音樂系主任潘明倫跟費相識10多年,也多次與明儀合唱團合作。他讚揚費的音樂造詣非常高,「音色好清,歌詞每一隻字你都聽到晒」,充滿感染力。他指費畢生推動本港音樂藝術發展,即使抱病也出席大小音樂會勉勵後輩。對於費突然離世,他感難過。
擊敗費當選藝發局音樂範疇委員的音樂人周博賢也感惋惜,雖跟對方認識不深,但選舉過程有感費很高雅兼具風度,不但扶持後輩,且藝術成就高,對香港肯定有貢獻。歌手張敬軒也在社交媒體悼念:「願老師安息」;演員黃秋生亦寫道:「永遠懷念尊敬的費老師。」特首梁振英對費明儀離世表示深切哀悼,讚揚費致力推動音樂、文化和藝術發展,貢獻良多。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稱費是香港文化藝術界殿堂級前輩,「我們將永遠懷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