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為什麼痛恨梁振英呢?因為每人心底都有個梁振英,而我們都不願面對自己。你每年至少騙自己兩次:年頭許下承諾,幻想在新一年兌現,就像未上任的梁振英,義無反顧給未來開空頭支票;年尾回首前塵,才發現一事無成,於是變了巧言如簧的689,恬不知恥為失敗找代罪羔羊。個人墮落不涉政治因素,無關土地問題,歸根究底都是拖延症。
拖延症自古已然,於今為烈,令你不務正業的誘惑,實在日新月異──拖延的英文是procrastination,因臉書而延宕,現在就叫Facebocrastination。它的病徵聽來都很哲學,如活在當下、及時行樂,因此患者多數拒絕治療。有些驕傲的人無法接受自己缺乏紀律,更會轉彎抹角自命「完美主義者」,辯稱行動得慢,只因籌備得久云云。這裏我不得不徵引約翰生博士的箴言。
約翰生是拖延症患者,不巧也是期刊作家,總被出版社催稿。有次走投無路,唯有以拖稿為題,分析拖延的病因,有句說:「能明白何謂完美的人,不臻完美則難以滿足;而完美既不可得,他終不免流於空想,白白錯失把事情做好的機會(since perfection cannot be reached, will lose the opportunity of doing well in the vain hope of unattainable excellence)。」簡直是對拖延者當頭棒喝,跟伏爾泰的名言互相輝映:「最好,就是好的敵人。」(Le mieux est l'ennemi du bien)
我身為病人,當然明白這世紀絕症並非幾句座右銘可以治癒。戒毒需要美沙酮,戒拖延也要過渡期。過渡期該做什麼呢?我不妨談談自己經驗。所謂拖延,並非什麼也不做,只是暫時不做最要緊的那件或那些事。你把用拖延爭取到的額外時間,拿來刷臉書、看電視,當然浪費光陰;但全世界也不能阻止你用那些時間來學外語、做運動的,這就是傳說中的「有用的拖延」。拖延的確是可恥的,但最重要是我們能藉此活下去,哪怕有點踉踉蹌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