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國際大氣候逆轉 今年勢動盪不安 - 盧峯

蘋論︰
國際大氣候逆轉 今年勢動盪不安 - 盧峯

過年前跟老朋友吃飯,少不免談到新一年(今年)的展望,大家雖然期望梁振英不再連任讓香港過去四年多的僵局可以有轉機,但對2017年政經局勢卻是憂慮的多、樂觀的少,特別是國際大氣候將現巨變,香港難免受拖累而出現重大震盪。
最大的風險因素來自狂人總統特朗普正式就任。President Trump(特朗普總統)跟前任以至二戰以後的美國總統不但在風格、溝通方式上有明顯分別,他的政綱、施政理念也是大相逕庭,令一月二十日的政權交接在人事與政策優次都有重大分別,其他國家及地區要適應、調整不容易。

中美貿易戰 港恐成磨心

首先從經濟及貿易上來看,特朗普不像前幾任總統那樣支持自由貿易,反而高舉保護主義的旗幟,認為需要保護美國製造業及工人的飯碗,重新建立公平及符合美國利益的貿易安排。他又表明將懲罰那些佔美國便宜的國家以至企業。要知道美國是亞太區以至全世界最重要的市場,亞太區各國從中國到日本到東盟各國的產業鏈、供應鏈都跟美國市場息息相關,一旦美國重整貿易安排,加強保護美國本土產業及工人,整個亞太區產業鏈都將受到衝擊,是留下來、重組還是搬到美國不易決定,前景變得極不明朗,當中所造成的延誤、破壞難以估計。假如美國外貿關係來一個大洗牌例如大幅提高關稅又或規定某些貨品有一定比例要在美國生產的話,以出口美國為主的亞太區肯定首當其衝,香港作為區內貿易、貨運中心不可能倖免。
仔細看的話,香港所受的壞影響極可能比亞太區其他經濟體更嚴重。美國的龐大外貿逆差中,中國佔了最大份額,過去多年來美國內部已有不少聲音認為中國企業以不公平的方法包括蓄意壓低人民幣匯價以增強競爭力,把對手包括美國企業趕盡殺絕。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也把中國視為貿易的對手,一再公開表示要扭轉不公平貿易以保護美國製造業工人,重振美國製造業。當選後他特別在白宮成立貿易統籌辦公室落實他的貿易政策綱領,委任了對中國態度強硬的經濟學者納瓦羅(Peter Navarro)作為主管。這樣的姿態及人事任命表明,特朗普在外貿政策上「舞劍」志在中國,日後出台的保護主義措施也將以中國為主要目標。香港既是中美貿易的重要中間人,雙方打貿易戰的話中間人怎可能不受害?

利率上升 資金流向逆轉

外貿形勢不妙,經濟基本面走向對香港同樣弊多於利。聯儲局去年十二月加息後香港雖未跟隨,但銀行同業拆息已呈現上升趨勢,聯儲局明示暗示今年美國利率正常化步伐可能加快,意味可能加息三次甚至更多。更重要的是,特朗普表明上台後會推出萬億減稅方案,並可能大搞基建及擴充軍備;而由共和黨控制的國會相信會充份配合,盡快通過。減稅及搞基建意味政府開支大增,資金需求上升,令已處於充份就業(失業率4.6%)的美國通脹壓力因而上升,利率增加的速度及幅度極可能比聯儲局預期更快更大。
美國利率加速上升有兩個大影響,其一是令資金流向逆轉,更多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向美國,令亞太區金融市場有走資壓力,資產價格包括股價、樓價都會面對重大調整壓力。其二是美息趨升牽動亞太區利率上升(以免走資過度),香港實行聯繫匯率更只能對上升的美息亦步亦趨。香港樓價從○九年開始爆升,除了前年秋天因擔心美國加息而輕微下跌一成半以外基本上未經過明顯調整,令樓價遠超經濟增長及市民負擔能力。現在面對走資及利率急速抽升雙重壓力,高不可攀的樓價失去最主要的支持,調整已不是會不會而是多少及為時有多久的問題。也許,樓市不至於像九七年的走資潮那樣大跌六、七成,但只要下跌三、四成已足以令香港經濟受重創,消費及投資市道萎縮,走出困境不容易。
香港今年的小氣候會否因梁振英退場而改善仍屬未知之數,得視乎北京能否收起它的干預之手,讓香港出現一位減少撕裂分化的特首。更可慮的是國際大氣候大吹逆風,來勢兇猛,從政府到企業到個人都得更審慎小心,做好心理及實質準備,以免被外圍惡浪吹得東歪西倒。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