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我,看《擺渡人》是否比死更難受?我答:非常失望,因為我不但看得完,還覺得它不太壞。
王大導,有怪勿怪,我事前風聞全國網民沸沸揚揚吐槽,把張嘉佳跟郭敬明相提並論,還以為這部澤東廿五周年的紀念作,真的能挑戰《天機乜春圖》的美學最低點,於是把心一橫,抱着玩笨豬跳的心態進場,就是要看看它有多驚嚇,誰知見面不如聞名,只怪今次我跟豆瓣網友的審美觀,的確有無可逾越的中港差距。看戲就像跑步,都是很私人的事。對一些觀眾來說,這電影兩小時已經太長,未播完便要離開;但對另一群人而言,二十五年還是太短,王家衛變了仍舊喜歡。
我老婆從不是王大導粉絲,電視播了幾次《2046》,她沒一次忍到結尾,看《一代宗師》也嫌時間過得太慢。也許是聖誕奇蹟,這部廣大文青愛之深鬧得甘的《擺渡人》,她居然看得津津有味,完場時還對我說,若非Angelababy太多戲,她很樂意再看。我想起剛才坐旁邊的一對老夫婦,憑打扮和年紀判斷,我膚淺地認為該不是衝着王家衛而來,可我發現,他們的確看得萬分投入,什麼笑位、感動位都恰如其分給予反應,偶然還憋不住評一兩句戲。我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在看王家衛抑或《愛回家》?
《擺渡人》好不好看?要分兩個角度講。第一個是「非王迷」的普通觀眾角度。我看《擺》,原是一番惡意想看王導有多爛;老婆則為了兩位男神,大眾恐怕也是如此。男神不停耍帥,算收足貨。笑位到喉到肺的不多,我自己全場只笑過兩次,其他人反應也不熱烈。但整套戲節奏輕快,色彩艷麗,雖不至於捧腹大笑,還是可抱着愉悅心情看下去的。說它爛嗎?近年很多無綫膠劇和港產賀歲片都比《擺》爛得多──我至少有勇氣看《擺》,但至今還不敢看《賭城風雲III》。如果內子和鄰座老夫婦的口味能作準,那麼《擺》可以一看,但不能期望太高。
第二個角度是「王迷」或影評人角度。《擺》劇本結構鬆散,故事胡鬧,新手導演一味用雞湯金句推動情節,缺點顯而易見。但當年《東成西就》不爛嗎?得罪講句,雖然《東》的笑料比《擺》略多,但一樣爛。《東》屈機在空前絕後的明星陣容,令觀眾幾乎原諒了它的千瘡百孔,論胡鬧,根本比《擺》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人說張嘉佳的雞湯金句式對白是九十年代地攤文學,但試比較以下兩句:一,《重慶森林》金城武說:「一個女人這麼晚了還戴墨鏡,只有三個理由,第一個,她是個盲子;第二個,她在耍帥,所以才戴墨鏡;第三個,因為她失戀,不想讓人家看出來她哭過。」二,《擺渡人》梁朝偉說:「每一個落水者都會經歷四個階段,我來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擺渡人的工作,就是要盡量縮短這個過程。」兩者其實同樣矯情,如果張嘉佳的對白是地攤文學,王家衛的又何嘗不是?
《擺渡人》改編自張嘉佳暢銷小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的主要角色大都見於小說,但除了陳奕迅演的馬力和Angelababy的小玉外,其他角色如管春、毛毛、陳末的故事都跟原著不同。張嘉佳在南京大學讀信息管理系,號稱「南大第一才子」。二零一二年,他結婚半年便突然離婚,幾乎一夜白頭,他隨即去了四百天旅行,花光所有的錢。回來後,把沿途所見所聞寫在微博上,最後結集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看過小說,文筆甚佳,作者口吻除了像王家衛式獨白,遣詞也像席慕容的情詩,那些亮麗的句子如果真是雞湯,也是用鮮雞慢火熬出來的。
澤東二十五周年,精明幹練的王家衛忽然豁出去,拼老命動員所有人脈,更拿累積半生的英名孤注一擲,力捧一個從未拍過電影的網絡作家,據他所說,就是為了一個男人與另一個男人之間的承諾,戲外的故事似乎比電影更令我動容。王的電影大都沉鬱抑壓,是歐陽鋒的沙漠;張嘉佳的世界則是楊過的江湖,人人用自己的方式,轟轟烈烈地向意中人表達「我愛你」的深情,不求開花結果,但願青春無悔。王家衛和張嘉佳分明是兩個極端,所以王選擇張,電影又刻意拍成這樣(拍攝時,王每天都在場),理由真的不難理解──張嘉佳的責任,就是在時間的路口上,走一次王家衛沒有選擇的路,讓周慕雲帶蘇麗珍遠走高飛,令何寶榮跟黎耀輝破鏡重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