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都愛飲鮮果汁,以為夠健康,又可以讓身體容易吸收營養,但營養師指出,生果的維他命、礦物質及酵素,其實在榨汁的過程早已被破壞,營養價值所剩無幾,又因為一杯果汁需要用2個或以上生果榨取,變相果糖攝取量「打孖上」,一杯的糖份隨時等於每日建議攝取量一半,飲得多亦會跌入增磅陷阱。
記者:于健民
註冊營養師李正雅表示,不少人會貪方便,以飲果汁代替吃生果。但她指出,要榨取一杯果汁,往往需要2至3個生果,變相從中吸收了多1至2倍的果糖。以一杯240毫升的橙汁為例,約有112千卡熱量及21克糖,約相等於2個橙的營養,日飲2杯,糖份已接近世衞建議攝取量上限的50克。
李指,身體會把過剩的果糖轉化為脂肪,即使沒有吃到飽,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增磅,同時令血糖上升,增加胰臟負擔。不少人誤以為飲果汁能夠減肥,原因是認為果汁與生果一樣,有豐富的維他命C及礦物質,但其實在榨取果汁的過程中,不少營養已被破壞,實際的營養價值不如吃生果,若果汁擺放太久,也會因為氧化而令酵素受破壞,「到時就飲咗仲衰過唔飲」。她建議市民自製果汁時,「最好一日榨一個生果飲就夠」。
不少人習慣多肉少菜,靠吃生果吸收纖維及各種營養素,但同樣會因為吸收過多果糖,導致體重反彈,甚至增加糖尿病風險。李指,除了均衡飲食外,建議市民考慮一些蔬果的組合,以增加吸收某類營養,例如正餐進食菠菜及紅腰豆、餐後進食蘋果及奇異果,就能增加鐵質攝取量最少1倍,尤其適合月事來潮的女士。
消委會近期出版的《健康手札》,亦有解構關於生果的一些謎思。雖然果皮含有抗氧化物質及纖維,但原來本港有售的生果,大部份都被噴灑大量農藥,故不建議吃果皮。至於生果是否可預防癌症,醫學界暫只確認生果因能減低便秘機率,有助預防大腸癌,但未有足夠研究證明生果可預防其他癌症,同樣,不建議市民「獨孤一味」每日只吃生果餐果腹。
【生果及果汁謎思Q&A】
Q:飲果汁是否有助減肥?
A:不是。因為果汁的能量大部份來自糖,在榨取果汁過程中,容易加入過多的生果,從而讓身體吸收過量的糖分反致肥。
Q:果核是否對身體有益?
A:不一定。西瓜、南瓜、葡萄的果核,含有維他命E、黃酮類化合物等抗氧化物質,可以適量進食,但蘋果、梨、西梅、車厘子的果核,則可能含有氰甙物質,大量進食可能會有頭痛頭暈等食物中毒症狀。
Q:生果連皮食是否更有益?
A:不一定。雖然果皮有豐富的抗氧化物及纖維,不過在種植生果過程中,或已噴灑大量除害劑於果皮上,故即使要進食果皮,也要先徹底洗淨。
Q:飲果汁是否比吃生果更易吸收營養?
A:不是。高速攪拌生果,產生的高溫會破壞生果的維他命C等營養,咀嚼生果較有助吸收營養。
Q:水果是否有防癌作用?
A:目前醫學研究只確認生果能預防大腸癌,但其他效益仍然成疑,不建議單吃生果餐攝取蛋白質、鈣質、鐵質等重要營養,亦應配合良好生活習慣如少煙酒、多運動,達致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