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2017年的三大衝擊 - 李平

蘋論:
2017年的三大衝擊 - 李平

即將揮別的2016年是那樣灰暗,兩岸三地的年度代表字,台灣的苦、香港的亂、中國的規,或正或反都讓人鬱悶。即將迎來的2017年又是那樣動盪,美國狂人總統特朗普就職將改寫全球政治、軍事、貿易的遊戲規則,香港特首換屆、中共領導人換屆將以選舉之名演繹權鬥、波及股樓滙。

台灣苦香港亂中國規

台灣選「苦」為年度代表字,既指向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也指向政府修法刪除勞工七天假,更指向兩岸關係急凍打擊旅遊業。香港的年度漢字評選由政黨舉辦,參與市民不多,但「亂」字脫穎而出,仍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香港政經問題,至於大亂之後能否大治,誰來治、如何治,那就見仁見智了。
中國的「規」字較費解,主辦方的說明很政治化,指「『規』體現出中華傳統與時代需求的融合」,老規矩該堅守的還要堅守,新規矩則要不斷匡正。但網民的理解很淺白,中國太沒有規矩、太需要規矩,甚至有人認為,「死」才是2016年的代表字,無論是雷洋、魏則西、賈敬龍、楊改蘭的死,還是被冤殺的聶樹斌的平反,或者是中共黨政軍官員的自殺潮,都是規矩亂了的苦果。
令人心有餘悸的是,兩岸三地的苦、亂、規仍在繼續,特別是香港,將面對三大衝擊,既要承受中美角力的磨難,又要承受新特首的折騰,更要承受中共權鬥的池魚之殃。
第一個時間點是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且不說其外交、經貿政策對全世界的衝擊,單單是他已打出的台灣牌,已讓北京寢食不安。台灣總統蔡英文下月出訪中南美洲將過境美國,可能與特朗普或其團隊會面,更讓北京抓狂。中共近日對台獨的文攻武嚇已升級,並波及反港獨,習近平會見梁振英、王光亞談下任特首標準時都罕有地提高了反港獨的聲調。
在中美角力過程中,香港是重現作為中國窗口的功能而擁有更大自治權,還是因中共不容美國干預內政而進一步勒緊香港的脖子?聽聽中共御用學者公然呼籲一國兩制亟須走出「鄧小平時代」,看看官方喉舌對國力、軍力強盛的宣揚,就難有樂觀的結論。

權鬥波及股樓殃香港

第二個時間點是7月1日,香港新特首就職。雖然3月26日由小圈子選出特首,其人品、政綱已大致為市民所知,但其政令始終要到就職後才發出,是否走沒有梁振英的梁振英路線,能否在維護香港利益與執行中共權貴指令之間尋找平衡點,能否在中美角力之中發掘香港的機會與利益,檢驗的是新特首的能力與效忠程度,影響的是香港社會政治的穩定與發展。
王光亞說,中央對下屆行政長官的標準,是愛國愛港、獲得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並以港人福祉做依歸。要特首以港人福祉做依歸,這不是對港人的承諾,而是粉飾現時特首小圈子選舉的需要,惟有實現真普選後才有可能實現。
第三個時間點在10月或11月,中共舉行十九大,領導層換屆。雖然習近平在今年10月的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上已獲封黨的核心,在政策、人事等問題上擁有更大的決定權,但不等於他可以擺平所有權貴集團,更不等於他可以言出法隨,否則中紀委也不用嚴令禁止妄議中央、嚴令維護習核心的權威。
香港上屆特首選舉的豬狼之爭,不是唐英年、梁振英的私人決鬥,而是中共權鬥在香港的延伸,今屆也不會例外。而且,中共權鬥波及中國股市、樓市,也勢必殃及香港,讓香港百上加斤。
這三大衝擊的時間點分別在年頭、年中、年尾,注定香港2017全年都難免陷於震盪。但任他風狂雨驟,惟願《蘋果》讀者與我們一同「風雨中抱緊自由」,守護香港核心價值,終有雲開見月明之時。謹祝讀者們新年快樂!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