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C9手記:阿信屋進退失據 - 高淑嫻

高C9手記:阿信屋進退失據 - 高淑嫻

2016年轉眼便過,今年出現得最頻密的新聞,應該是名人紅星的死訊,娛樂圈有David Bowie、George Michael,財經界有鄭裕彤、趙世光;而臨近年尾,紅足6年的阿信屋又話中期虧蝕3,000萬元,令粉絲們擔心阿信屋會否執笠。
作為師奶,我從未幫襯過阿信屋,事關我不愛零食;日常用品、柴米油鹽、凍肉等,我習慣在藥房及超市購買;至於阿信屋賣的護膚化妝品,飛一次日本已經買齊兩年所需。阿信屋開的麵店、麵包店,更沒想過光顧,因我深信,做食肆一定要專注,賣開零食雜貨,忽然跑去做食肆,質素成疑。
雖然無幫襯,但不得不承認,阿信屋是近年本港零售業一個傳奇。老闆林偉駿2010年見電子線圈業務前景一般,為員工生計,轉型做零食連鎖店。阿信屋打着平價益街坊的旗號,開業初期又疑似受到供應商打壓,輕易成為傳媒寵兒,加上林老闆不時向傳媒露口風,開舖大計多多,不用落廣告已大收到宣傳之效。

但故事發展下去,情況似乎有點失控,阿信屋越開越雜,甚至傳過要開12蚊店、便利店、玩具店、甚至賣中式湯包,令人開始懷疑管理層究竟知不知道自己想點?是否進退失據?
最神奇是,阿信屋母公司CEC國際(759)股價曾於2013年炒上4元樓上,但公司沒有把握機會配股集資,壯大財務基礎或減債,之後市場對阿信屋開新店的消息越來越麻木,在缺乏catalyst的情況下,CEC股價拾級而下,昨收0.98元,變回毫子股。
截至今年10月底,CEC總借貸6.2億元,半年利息支出1,261萬元,年息4%,以上半年收入10億元計,看似可控,但隨着美國明年可能繼續加息,當利息成本上升,公司又未能扭轉收入下跌的情況,阿信屋的前景的確令人擔憂,且看林老闆於2017年能否扭轉乾坤。

高淑嫻
https://www.facebook.com/koc9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