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之:DSE致學生忽略理科

徐立之:DSE致學生忽略理科

【本報訊】早前教育局建議向全港每間中學派發20萬元推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但是港科院院長、港大前校長徐立之等學者的研究發現,五成半受訪中學花逾六成課時在4個核心科目(即中、英、數及通識科)上,變相擠壓了科學及科技等選修科的課時。

選修率遜會考

徐立之連同中大理學院院長黃乃正、港科院義務顧問倫嘉欣、前教育署IT教育推手兼鳳溪行政總裁馬紹良,過去半年聯手研究如何提升中學生對STEM的興趣,下周四發表報告。
倫嘉欣表示,研究發現本港學生對數理科的興趣不低,但是當他們升上高中之後、數理科的選修率卻不理想。舊制會考下平均四成人全修3科,但是改為文憑試(DSE)之後,全修物理、化學及生物3科的學生跌剩4%,兩個數學延伸單元即M1、M2修讀率亦低迷,報告會從各方面分析成因。
徐立之指出,在第一屆中學文憑試前,教育局及各大學訂立4個核心科取「3322」的最低入學門檻,令到學生有「偏食」心態,偏重核心科目以及有信心取得高分的科目,忽略其他選修科,也少談興趣。
他期望更多大學的理學及工科院系,透過理科加分或彈性收生等措施,增學生選修理科誘因,但承認不易實踐。曾任港大校長的他笑言:「收一個中、英文拎唔到3嘅學生,都要寫報告畀教資會交代。」
徐立之又指出,大學的整體收生門檻及高中學制亦不是「話改就改」,研究報告目的是拋磚引玉,鼓勵公眾討論,社會才有機會達成共識。
■記者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