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洋孕育出無窮生命力,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吳潘東指,海洋無邊際,所以香港並無獨有的海洋物種,不過部份在本港首次發現的物種以香港命名,例如俗稱生蠔的香港巨牡蠣。
香港巨牡蠣存活於后海灣水域已有數百年歷史,學名為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俗稱蠔,吳潘東表示,巨牡蠣最長壽命可達7至8年、生長至約20厘米長。不過近年受附近深圳福田一帶的發展影響,水質已受污染,令蠔的質素及味道變差,研究團隊也正尋找方法希望改善香港巨牡蠣的質素。
紅斑濫捕變瀕危
另一種以香港命名的海洋生物香港石磺(Onchidium hongkongense),是喜歡泥灘的蛞蝓動物,身體軟滑沒有殼,與鼻涕蟲十分相似,常見於紅樹林、泥灘,平日也靠食用藻類為生。
曾經盛產的香港紅斑有個英文俗稱Hong Kong Grouper,牠本身顏色鮮艷,為了避敵喜歡棲身在同樣色彩斑斕的珊瑚群中,而本港西水域較混濁,珊瑚多生於水質較好的東面,因此紅斑多在東域包括西貢一帶出沒,但數十年來被人類長期濫捕數量劇減,現被列為瀕危物種。
■記者袁楚雙
部份以香港命名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