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辦礦場任務挑戰賽搬柴選礦吸鐵砂 為保育籌經費

全港首辦礦場任務挑戰賽
搬柴選礦吸鐵砂 為保育籌經費

【本報訊】馬鞍山鐵礦場在1950至70年代為香港最具規模採礦場,每日磁鐵礦產量800噸,最高𥧌曾有約10,000名礦工及家屬居於馬鞍山上,形成礦村。時移世易,礦場於1976年關閉。60年前於礦村提供社區服務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將舉辦全港首個以礦場為主題的競賽「香港礦山挑戰賽2017」,盼籌得保育經費,推動礦場礦村歷史教育。
記者:李詠希

挑戰賽於明年2月26日舉行,現已開始報名,下月31日截止。賽事分企業賽、公開賽及親子賽,以隊際形式進行,2至4人一隊,名額200隊。每組最低籌款額分別為3,000、1,500及1,200元。賽事以馬鞍山郊野公園燒烤場為起點及終點,企業組和公開組的路線相同,全程約8公里,途經5個關卡;親子組較為簡單,全程約3.8公里,共4個關卡。參賽者需完成各項與礦場有關的任務才能過關。
企業組和公開組第1關要到昔日用來放置較低質素礦石的「選礦二廠」,於廢石堆裏尋找一定磅數的礦石後進入礦村。參賽者要再上樓梯才抵達第2關卡、曾為礦工及家屬提供救濟服務的恩青營,用救濟品進行「收賣佬」遊戲後才能通過。

參賽者需用磁石和篩子找出鐵砂。

曾為熱門野戰場 遺大量「BB彈」

第3關路段最長,參賽者要搬重約1公斤的柴枝,來回採礦公司「大公洋行」和馬鞍山昂平營地,體驗礦工要斬柴作燃料的辛勞,路程需至少1小時。前往第4關的山路最具挑戰性,參賽者要由陡峭小路上山,山路滿佈石頭,踏到鬆散的石頭時容易滑倒,雙手要不時撥開頭頂的樹枝和雜草等。主辦單位稱,考慮屆時加設安全繩給參賽者借力。抵達後參賽者要用磁石和篩子吸取鐵砂至一定重量才可過關。
礦場其中一個僅存的礦洞口「240ml」為最後一關,由於附近曾為熱門野戰戰場,遺下大量「BB彈」,參賽者任務是撿走一定數量的「BB彈」,為礦場環境作保育,其後返回終點。至於親子組所經路段多為馬路,亦毋須到昂平營地和露天採礦場,相對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