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輕人的恐懼與絕望(教育實驗學社傳媒聯絡人 黃子悅) - 黃子悅

2016─年輕人的恐懼與絕望
(教育實驗學社傳媒聯絡人 黃子悅) - 黃子悅

今年對於年輕人而言,絕對是多事之秋的一年。港獨議題、小三TSA、學童自殺、議員被取消資格,都令年輕人們感到絕望和恐懼。
選擇輕生的他們因何事離去,我們無法一口咬定。然而,政府內部只顧互相推卸責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一句話就總結學童自殺原因,甚至指跟教育制度無關。教育局無心聆聽學生心聲,推出的措施、政策治標不治本,甚至草草了事呈交諮詢不足的報告書,只為堵住提出意見人士的口。
香港的評核、考試制度向來有許多弊病。TSA的過度操練、上層對校方所施的壓力等,連鎖、由上而下的問題都未曾解決,就要全面復考。可見當局根本無心解決問題,只想維持固有制度的運作。
政府常說要令青少年認識香港、認識中國,教育局就指明年會更新《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建議中學最少用15小時向初中生教授《基本法》,要求校方向教育局匯報相關課程及活動與《基本法》哪些條文有關。但新增15小時《基本法》課時目的為何?如果是為了解香港政制,已有通識科的今日香港單元。若為令學生了解香港現況,為何只教《基本法》?理應用其他教材配合,才能令學生了解香港現況。其次,要校長寫「檢視工具」,說明課時安排、活動與《基本法》何等條文或章節有關,只為校長老師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
當學生嘗試了解社會,卻阻止師生在校討論港獨。學生在校除了學習基本知識,也為將來可用於社會、成就於社會。政府口說要青少年關心社會、全面了解社會,自己卻斷章取義地進行洗腦,利用教育為其政治工具。
年輕人關心參與政事,乃政府已腐敗至無可救藥的地步而致。他們把自己的人生、前途賭上,希望推動社會變革而身體力行走出來。當年輕人在制度外反抗,政府會說要放下成見,在體制內用溫和手段解決問題,但當年輕人走進體制,中央、政府卻用如此不堪的手段去進行打壓,試圖將年輕人的聲音滅絕。
物價、樓價高漲,年輕人的薪酬、發展空間卻沒有進步。人們總愛說他們只懂抱怨。正正有着「一代不如一代」、「只會反對」的年輕人,社會才能有進步。其實年輕人要的不是完全的照顧和溺愛,而僅僅是公平公正的環境。只是想要合理的工資、合理的房屋政策、不因政治立場而受限的發展機遇、政府誠心的溝通。但即使是如此基本的事,政府也沒有去做,即使有嘗試過去推動,也不見成效。
2016年社會動盪,我們認知的香港漸漸消失。2017年,願政府拿出一點誠意去跟學生溝通,也願年輕人能自主,不被政府所操控,創造出屬於香港人的香港。

黃子悅
教育實驗學社傳媒聯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