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看了幾本中國皇帝爭權奪位的歷史書,對照當今政局,別有一番體會。其中漢武帝的孫子,才僅僅當了27日皇帝的劉賀,和朝中權臣霍光的鬥爭,最是驚心動魄。
話說劉賀上任,想重用自己親信,結果滿朝文武都聽命霍光,誰也不支持皇帝的決定。劉賀大感無癮,就像今天的官員,每逢有政策要推出,都會卡在立法會的監察關口。
劉賀近臣進言,提醒他,皇帝擁有玉璽,可以起草詔命,而這些詔書可以直接執行,毋須經過文武百官的醞釀朝議,特別能繞過霍光,如此皇帝的意志便能得到體現。
劉賀如獲至寶,馬上擬寫詔書,一天之內竟然發出詔書五十餘道!
這個舉動,嚇呆了滿朝文武,也得罪權臣霍光。按規矩,皇帝的確是有權自行發出詔書,推出政策,而劉賀的詔書有些也是有益民生,例如大赦天下、免苛捐雜稅。但即使如此,這種繞過朝廷百官商議的舉動,仍然不尋常,也有違宮廷規矩。道理簡單,如果皇帝可以直接發出詔書,施行政令,還要這些諫官輔臣何用?全部繞過朝議,宮廷的運作是無法繼續的。
今天林鄭月娥突然在「滴水不漏」的情況下,公布香港西九文化區會興建香港故宮博物院,由馬會出資,毋須公眾諮詢,也不須經立法會審議。
米已成炊,直接端上桌面,理由是「事關中央,如果遭否決會令中央尷尬」,這是甚麼理由?難道凡中央送的大禮香港都只能「謝主隆恩」?因為怕否決或「誹議」中央的決定,而索性繞過立法會的正常撥款審議程序,甚至還推翻了之前興建表演場地的建議,這個做法,豈不像劉賀為了繞過朝議,而自行發詔書?
歷史的教訓是,違反朝廷慣常做法的劉賀,只當了27天皇帝便被人拉下馬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