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過程中,膽汁協助消化高脂肪和油膩食物,膽囊就是負責濃縮及儲存由肝臟製造膽汁的器官。然而膽汁若濃度過高,則會形成膽石,稱之為膽石症。現時本港約有2%至3%市民受此症困擾。
西醫之言:
大多膽石症患者無明顯症狀,但約20%患者會出現反覆腹痛、黃疸、發燒等情況。個別急性發炎的患者,醫生會考慮處方抗生素來控制炎症,但病情持續或較嚴重的患者,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接受根治性的腹腔鏡微創膽囊切除手術,傷口比傳統開腹手術小,感染風險較低,復原速度亦較快。因膽石症有機會惡化成胰腺炎或膽囊炎等嚴重併發症,故患者應及早求醫治理,以防小症變大病。
中醫之言:
膽囊是六腑之首,用作存藏膽汁的「中清之腑」。膽汁能有助「通降下行」,即疏泄下傳、消化飲食,若兩者其一出現問題,便有機會形成「膽脹」、「脅痛」,亦即膽石症。患者初時或於脅間感到瀰漫性疼痛,其後可演變成持續性鈍痛甚至劇痛,疼痛更可蔓延至右肩胛,令患者痛苦不堪。中醫治療膽石症多以疏肝理氣、除濕熱的中藥為主。但近年取用電針治療膽石症亦漸趨普及,既有助增加膽囊的疏泄功能,也可放鬆膽囊口的括約肌並增加膽囊分泌,促進病人自然排出膽石。
以非手術中醫針灸療法配合西醫診斷來治療膽石症,於國內早有臨床實例採用。現時香港中文大學正開展臨床實驗,研究能否以中醫電針療法和西醫診斷,協助病人排出膽石,為正輪候手術或對手術存有顧慮的病人提供另一治療選擇。有興趣人士可致電2557 0607查詢詳情。
撰文: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肝膽胰外科組助理教授莊清寧醫生
中大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黃韻婷醫師
註:此專欄完結。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