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保署2013年底以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取代空氣污染指數(API),分為5個健康風險級別,指數達7即屬高健康風險,10以上則為嚴重。本港今年受惠於充足降雨量沖走污染物,令空氣污染時數較去年少。不過屯門、元朗及東涌仍屬空氣最差地區,其中屯門錄得健康風險高的日數達46天,全港最嚴重。而本港全年平均每6日就出現1日空氣污染爆錶情況。
記者:李詠希
綠色力量收集全港13個一般監測站的AQHI數據,發現截至本月20日,全年合共有1,480小時是高健康風險,當中194小時達甚高及嚴重水平,較去年3,559小時及337小時少。若以日數計算,今年共有65天有1個或多個一般監測站錄得高健康風險水平,亦較去年79日少。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說雖然整體AQHI下跌,但香港空氣污染仍屬嚴重,「65日嚟講,都有6分1日子係爆燈,即係每6日就有1日爆錶喎」,反映政府措施未能徹底改善情況,要繼續盡量減低爆錶時間。
鄭指今年整體空氣污染改善原因之一,是大部份月份雨量較多,有助溶解和沖走空氣污染物,其中1月和10月AQHI跌幅較其他月份明顯,分別有4日屬高健康風險,比去年16日及13日少。
多大型基建產生廢氣
本港1月雨量達266.9毫米,比正常24.7毫米多約10倍;10月大部份日子受颱風影響,雨量亦達624.4毫米,較正常約100毫米多約5倍。
本年度空氣污染最嚴重地區為屯門、元朗及東涌,雖然錄得健康風險達高的時數較去年及前年下跌,分別為233、195及179小時,但仍是全港最長。三區亦分別有46天、41天及42日錄得健康風險達高水平,為全港「三甲」。
鄭睦奇解釋,3區都位於西部,大帽山會「卡住」雲團,令該地相對較乾燥和雲量少,易產生臭氧及積累空氣污染物。加上有三號幹線等大型幹道,更有機場和發電廠,故AQHI比其他地區高。他指政府大力發展屯門、元朗和東涌等地,未來會增近73萬人口,建議政府應制訂針對性措施,改善當區空氣污染。
本報向環保署查詢有何針對該3區的改善措施,部門回覆稱,政府正繼續與廣東省政府緊密合作,為減少區內的4種主要空氣污染物訂定2015年及2020年的減排目標。透過本地和區域合作減排,可以有效改善全港的空氣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