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警方兩年前推出「裔意通」計劃,以本港最常用的7種非華裔語言,透過即時傳譯配合電話語音系統,協助到警署報案的非華裔人士,至今已使用143次,該計劃於上月起擴展至全港報案室和報案中心。
西九龍總區總督察黃冰冰接受訪問時表示,裔意通計劃是警方於2014年11月與民政事務署及非政府組織合作,將本港最常用的7種非華裔語言,包括烏爾都語、尼泊爾語、印尼語、泰國語、旁遮普語、印度語及他加祿語,透過即時傳譯以語音系統及3人會議電話協助到警署報案的非華裔人士,「計劃最初喺尖沙嘴、油麻地同深水埗警署試行,服務時間係每日朝八晚十,公眾假期除外」。
推計劃助非華裔青年學中文
由於計劃反應理想,警方於去年6月擴展至另外7間警署報案室,包括九龍城、元朗、八鄉、屯門、葵涌、觀塘和柴灣;至上月起,計劃擴展至全港報案室和報案中心。至今計劃已被使用143次,包括一般查詢、報失財物、拾獲財物、襲擊、糾紛等。使用者當中,以使用烏爾都語及尼泊爾語佔最多,分別有約26%及18%。
此外,本身是巴基斯坦裔的油尖警區助理指揮官簡慕恒表示,不少非華裔青少年並非入讀主流學校,中文程度低,難融入社會及就業,故該警區多年前推出「寶石計劃」,聘請老師及警察義工教導非華裔青少年學習中文,協助他們升學就業,至今已有175人參加,當中有8人更成功投考警隊,另有2人分別成功投考消防處及懲教署。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