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仔K留學日本期間,有一位香港同學,日文比佢更勁,原因係呢位香港同學自細跟父母僑居日本,入讀日本小學,讀日文與日本人一模一樣,全無分別。肥仔K話過:「假若日本人讚你日文講得好,其實真正意思係,哈,你呢個外國人講日語都有七八分準繩;一味同你講而唔會讚半句,佢可能誤會咗你係日本人。」所以佢與同學在東京食拉麵之時,用日語落柯打,夥計會讚肥仔K日語講得好,但從未讚過佢嘅同學。
佢地聽到旺角豉油街附近有一間日本魚生飯店甚有口碑,放假前黃昏前往一試,點知門口排長龍,排咗近五十分鐘先至入到裏面坐低,向周圍一望,最多人(以女生為主)食嘅係240元一碗嘅海膽飯,以當前匯率一算,合3700日圓,不禁伸出條脷。同學話:「在新宿到拉麵店都排隊,有時都要半小時,但每碗拉麵係賣一千日圓啫喎!」肥仔K亦覺得東京青年絕不會為一碗近四千日圓嘅海膽飯而排隊45分鐘以上;用台幣計,呢碗飯值差不多950新台幣,台灣女生點肯制呀。
兩人因而得出初步結論:(一)香港藏富於民,官方嘅家庭中位入息數字並不反映實況;(二)香港年青人,尤其是女生,可能決定咗既然儲蓄供樓首期好難,不如食咗佢。亦因此引伸到香港青年人嘅收入比日本高,比台北更好得多,香港年輕人輕言移民台灣,其實係衝動多於理性。
點解衝動?可能係對梁振英管治嘅一種反動,不過浪漫之餘,諗一諗去咗台灣之後,能夠搵到乜嘢工作去支撐食一碗950元新台幣嘅海膽飯,就要諗清度楚。日本青年亦係搵唔到幾多,過去三年,肥仔K嘅中學同學去日本旅行,不知幾多次,一對夫婦一年去咗幾勻,相反佢嘅日本大學同學冇一個來過香港旅行,在fb話:「暫時負擔不起。」我地在香港常常慨嘆香港青年人難以負擔高樓價,事實亦係,但當年青人不再以為買樓係必需,而甘心與父母同住,留在公屋不搬走嘅話,係有一定消費力(尤其是出外旅行)嘅,依家香港失業率低至3.3%,唔打東家打西家,青年人嘅境況絕非十分陰暗,香港人不宜妄自菲薄。在低通脹低失業率的社會,青年人還是上街示威與警察衝突的話,背後理由多是政治性,執政者的責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