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際大事回顧】
2016年,世界依然不和平。敍伊戰爭持續、西方國家恐襲連綿,伊斯蘭教仍是矛盾之軸。動盪中,人們求變之心全在民主制度上反映,英國公投決定脫歐、特朗普勝出美國大選,結果都令人大跌眼鏡,由左翼自由派當政的歐美國家人人自危,生怕這股反移民、反精英、反建制的民粹思潮繼續蔓延,影響來年的德法大選之餘,甚至令歐盟陷入瓦解危機。有謂全球已進入顛倒事非黑白的「後真相年代」,但究竟右傾代表文明已失去理性,還是解救這個紛亂世界的偏方,未來一年或許會提供啟示。
美國地產大亨特朗普宣佈參選總統時,被不少人當成笑話,但無礙他打着「美國優先」、反建制的旗號在選舉路上越戰越勇,7月獲共和黨提名參選,11月「爆冷」打敗民主黨的希拉莉奪得白宮鎖匙,令美國的政治及傳媒生態,以至世界政經都被他闖出福禍難料的新格局。
與其說「爆冷」,不如說美國傳媒和民調機構集體與民情脫節。大選前夜,大多數傳媒民調仍預測希拉莉穩操勝券,相反多個人工智能系統憑着網絡大數據預言特朗普當選,結果令傳媒和學術界跌得一地眼鏡碎,慨嘆「傳統民調已死」。而特朗普在受主流傳媒圍攻下利用社交媒體主導輿論,亦反映主流傳媒與社交網站影響力此消彼長。
開始「走數」 對華強硬
現時全球最關注是,特朗普到底會兌現多少競選政綱。他已流露不少「走數」端倪,如他曾承諾全面廢除現任總統奧巴馬的醫改,當選後卻稱會保留部份條款;說過要在美墨邊境築城牆,但改口指部份邊界可用圍欄代替;在選舉中聲討希拉莉勾結華爾街,自己卻把多位華爾街精英吸納入閣。
在大選前,中國不少輿論認為特朗普入主白宮,對中國利多於弊,因為他對外走孤立主義路線,並主張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有利中國擴張地緣政治影響力,但他當選後不久,即對華擺出強硬立場、與日韓關係未見冷淡,甚至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引來中方嚴厲聲討。
另邊廂,特朗普雖然因起用親俄的蒂勒森出任國務卿惹來批評,但料日後將有助美俄改善關係;而早前曾用粗口怒罵奧巴馬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也轉軚向特朗普示好,反映他與過往美國總統截然不同的外交魅力,惟他與傳統盟友英國的關係卻若即若離,未見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