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委戰】
【本報訊】57歲的歐耀佳搭着30歲的鄺葆賢膊頭,說她長跑不夠自己快,但這條民主路上,若非有誓要衝向不知終點的年輕人,拉着孤單的「老餅」一同跑,可能他已經放棄這條跑道。兩人今次一起階段性衝線,於特首選委會醫學界膺票王、票后,主打真普選的19人名單更全勝,兩人稱結果反映不少醫生在乎香港,與市民同一脈搏,亦為醫生爭一口氣。
記者:陳沛冰
多年來在戰地拯救無數生命、槍林彈雨也不怕的歐耀佳,原來在30年起起跌跌的民主路上感到孤單,找不到同年紀的同伴。2014年11月底知道雨傘運動未能如期收場,無力及挫敗感令他想提早退休,乾脆離開香港長留海外做義工,「喺嗰啲地方每流一滴汗可以救到一條生命」。後來聽到一群傘後年輕醫生的呼喚,反對8.31政改框架,歐耀佳協助聯繫時任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後來他們成立杏林覺醒,歐借出地址做登記,年輕人的堅持讓他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決定暫時留港。
在民主路上起跑不久的鄺葆賢也有同感,指參與政治不像救人般立即有成功感,但這次選委會選舉卻令她感安慰:「以前跟人跑,你覺得一路跑到好前好攰,前面啲人唔見晒,你唔知改變緊幾多嘢,你唔知做緊嘅嘢啱唔啱,但原來你繼續努力跑,後面有人跟你一齊跑。」
強調目標非造王
全取19席的真普選醫生聯盟成員大部份是新面孔,「唔係反政改、反醫委會改革嗰班人」,參選均須經過心理關口,「可能俾中聯辦開file」。團隊60多次落區,到醫院擺街站,到群醫駐診的商廈宣傳,終取得壓倒性勝利,鄺葆賢說:「反映好多醫生好在乎香港,在乎下一代嘅生活,醫生同市民同一個脈搏」。
兩人對當選票王、票后感意外,對於主張換人換制度、堅持真普選的團隊大勝感恩但不自滿,希望將來凝聚更多醫學界力量。歐耀佳指醫學界一向予人保守的印象,今次醫生爭回一口氣。
至於如何運用選票,歐耀佳說政治是「give and take」(取捨),泛民應把握手中的325票,為港人爭取真普選,爭取最好的施政,令選票變得最有價值。鄺葆賢則擔心325票的實力非想像中巨大,因北京只須掌握601票便可產生特首,但兩人強調目標非造王。為做好選委角色,團隊找專家惡補人口、房屋等政策,貫徹醫生以邏輯數據分析與特首候選人交鋒,「一個選委嘅責任唔係3月投完票就完,要持續監察(未來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