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在團結香港基金的臉書上,點了一下following,我想聽一下星期一「今日中國論壇」的演講,天可憐見,原來像我這樣的人少之又少,整個直播過程,好像只有三五個人在線。其實若不是應邀來論壇演講的是我一位幾十年作者和老朋友,還真不知道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仍然在為香港風塵僕僕鞠躬盡瘁的。朋友說,董先生是在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Dialogue節目上看到了他,因為他有時作為嘉賓應邀上節目對話,我這朋友跟以前不大一樣了,現在喜歡講「現在我們怎麼做中國人」這種大話語,前幾年他被邀請到重慶,出任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董先生輾轉的先聯繫到中央電視台,先找到主持人,通過主持人找到有時人在紐約有時人在北京的他。朋友還說,在北京見政協副主席董先生一面,可是件大事,要經過重重安全檢查。
為了這樣的一個論壇,董先生用心良苦親力親為,花了不少心思,我朋友雖好政治,但好像好的還只是文化政治,擬呈的題目是:國家認同的文化政治,董先生好像想藉此狠狠地回擊一下港獨思潮,替他改為「中國主權與國家認同」。朋友不負所托,他認為香港人對國家認同感非常重要,因為香港對中國全局的重要性已提升至政治文化領域,對國家的了解能提升香港人的政治熱情。在文化層面,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幾乎沒有問題,但這種認同感跟對主權的認同感重疊度較低,需要認真思考。
另一個嘉賓俞可平,臉書廣告宣傳時明明說他主張「民主是個好東西」,可惜他來到香港,不講民主有什麼好,只講中國沒有民主也很好。至於第三位講者李世默說,先有共產黨才有中國。我聽來聽去,不太相信人在加州搞風險投資的他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略過不提。
董先生自己當然比他邀請來的嘉賓什麼都更懂,他說「中國實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合乎現階段社會人民的需要,成功為中國創造了今天的富強地位」。他對於今天的中國地位感到光榮和驕傲,他說「中國模式的治理制度」值得大家共同維護支持。因為香港和國家已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所以他希望香港人深入認識國家的治理之道和思維策略,以化解現時香港面對的多種矛盾。
董先生與時並進,也會講「命運共同體」這樣的話,其實董先生自己懂就好,他一講這些,我們既耳熟能詳又如墮入迷宮,專攻中國模式和中國特色的丁學良老師說過,拜托你們香港人,甭想搞懂「中國特色」啦,你們學的西方行政系統像三文治,我們中國的行政系統像千層餅。理解西方國家治理架構,主要看紙上怎麼寫(憲法、法律、公文),理解我們中國的治理機構,可不是看紙上是怎麼寫的啊。
是啊,我們不是不用功,我們何嘗不曾費煞心思憚精竭慮,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香港,能夠神奇地水乳交融起來。但回歸二十年,愈想愈如墮霧霾,聽着今日中國論壇,愈聽愈明白了:我們是香港,還不是大陸。
聖誕快樂,中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