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被轟隱瞞事故兩月兩產婦催生後亡

伊院被轟隱瞞事故
兩月兩產婦催生後亡

【本報訊】伊利沙伯醫院兩個月內發生兩宗孕婦產後死亡的嚴重事故。一名懷孕38周的孕婦,上月28日在伊院催生後大量出血及羊水栓塞,醫生檢查後診斷病人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DIC),即使切除子宮仍無法阻止出血加劇,兩日後死亡。不過事件在一個月後,死者家屬主動向傳媒爆料才被揭發,醫管局沒主動公佈詳情及致歉,僅指會交死因裁判官跟進。家屬懷疑事件涉人為錯失,已向醫委會投訴。
記者:于健民 馬志剛

事件在昨早由死者丈夫鍾先生向有線新聞投訴而揭發,伊院發言人下午發稿承認事件。鍾先生的太太上月28日早上10時因為「見紅」(即陰道出血)到伊院檢查,醫生發現胎兒的心跳較正常慢,安排到產房催生;至晚上約9時28分順利誕下女嬰,臨床情況穩定。

鍾先生質疑太太死因與醫生不肯剖腹生產有關,已向醫委會投訴。有線電視畫面

院方:短時間兩事故不尋常

但在7分鐘後,產婦下體突然大量出血及有血壓低徵狀,醫生即時為她進行緊急治療及輸血,惟病人情況依然轉差,並確診有DIC併發症,醫生在29日深夜12時許,為產婦施行緊急切除子宮手術。據悉,產婦下體出血同時,亦有羊水栓塞症狀。
有線新聞引述鍾先生目送太太進行手術前的情景,他哽咽道:「我當時問過醫生我太太有冇性命危險,佢話有……我見到我太太嘅情況,神志唔係好清醒,半開合眼,我叫佢一聲『老婆』,佢都喺度『嗯嗯嗯』三聲回應到我。嗰一刻就係我最尾眼見到我老婆……」。
鍾先生指,手術過程中醫生曾三度告訴他,太太心臟停頓過,最長一次停頓近一小時;逾10小時手術後,太太被送往深切治療部,但最終於上月30日早上4時25分離世。
伊利沙伯醫院昨晚雖然召開記者會,但沒有提及事件的任何內容,僅指會成立調查委員會跟進,6周後交報告,並已把個案交死因裁判官跟進。伊利沙伯醫院副行政總監何曉輝承認,短時間內兩度出現同類型事故「好唔尋常,以往係未見過」,但他強調今次與兩個月前的女警因DIC死亡個案不同,今次孕婦體內並無遺留任何妊娠組織,不能相提並論。
而調查委員會主席張德康則表明,孕婦產後死亡個案每年只有一至兩宗,「呢間醫院兩個月就兩單,係咪好誇張先?」,表明會嚴查。

家屬質疑涉人為錯誤

鍾先生懷疑太太的死涉人為錯誤,與醫生不肯剖腹生產有關,「我懷疑佢哋(醫院)係咪有心隱瞞,亦都令到我懷疑佢哋跟住落嚟畀我嘅報告可唔可以公平公正」,他已向醫委會投訴。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對事件非常關注,會親自審閱調查委員會的報告,並要求醫管局確保不會有同類事情發生。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今次事件已令市民對公院的信心及形象大打折扣,也難免令人有隱瞞事故之嫌,促請局方盡快檢討,挽回形象。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成員麥美娟表示,事件揭示伊院婦產科有人手短缺問題,以致無法妥善處理複雜個案,會考慮在立法會跟進。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過去兩個年度公院婦產科醫生流失率均在10.5%以上,是各專科之冠。但何曉輝則稱,該院婦產科現有27名醫生,當中15人有專科資格,強調人手「好充足」,他又承認其中有醫生曾處理涉事兩宗產後出血事件。
該院於10月的產婦死亡個案涉及26歲女警,懷孕37周因有妊娠毒血症需要催生,分娩後子宮大量出血,出現DIC併發症,切除子宮後仍持續出血死亡。院方前日公佈調查報告指醫護人士接連犯錯,包括沒發現產婦部份胎盤殘留子宮,及未察覺產婦出現早期休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