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市場於過往加息周期的良好表現,反映市場或過度憂慮美國加息對亞洲的影響,區內如印度及中國等市場的經濟結構改革為長遠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企業盈利持續改善,具吸引力的估值,將可支持明年亞洲市場向好。
2016年可謂亞洲市場的多事之秋,大市持續受市場觀點轉向影響。上半年投資者憂慮中國的債務情況,令亞洲市場表現相對落後,但憂慮卻於下半年消失,市場焦點回到區內相對吸引的估值及有望重拾升軌的企業盈利。
長線而言,投資者可關注區內主要市場落實執行結構性改革的進展。印度透過推行商品及服務稅(GST)改革及停用大額紙幣,將經濟活動正規化,現已取得重大的進展。縱使措施難免會損害短期經濟增長,但卻反映印度總理莫迪推行改革的決心,情況大致與印尼推行稅務赦免計劃相同。此外,印度在降低雙赤亦見成效,通脹降溫,減息周期相信會持續。短期內印度市場或會受改革和莫迪的連任問題所影響,經濟未免會持續下滑,但我認為其長線前景仍向好。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施政繼續在保經濟增長及逐步促使增長動力轉至內需消費之間作出平衡。從最近增加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額度及深港通開通,可見中國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仍持續。中國市場一旦全面開放,內地股指將被納入國際指數,中國市場將成區域指數的主要部份。
在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增加下,亞洲的經濟改革反為區內提供一個相對溫和的政治環境,反觀區外面對的政治轉變,如英國脫歐及美國政策不確定性,新興亞洲市場所受到的影響相信會較西方市場低。市場仍在質疑亞洲應對美國加息的能力,其實過往亞洲市場每每於美國加息周期有出色表現,因為加息往往亦反映環球經濟向好。
總括而言,目前亞洲市場估值仍較已發展市場吸引,區內經濟結構改革,雖令企業盈利受壓於經濟下滑周期,但為市場長線增長奠定基礎。
Tim Orchard
富達國際亞太區(日本除外)首席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