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見報導,鄧兆尊一男拖三女,同枱食飯,被譽為「齊人之福最高境界」。其實看過《國產凌凌漆》的觀眾,都知道鄧兆尊多靚仔,三個女人好出奇呀?反而大家常講的「齊人之福」則有點耐人尋味。忍不住問老婆,你知道「齊人之福」的「齊人」是什麼意思嗎?她以為是一個男人娶齊兩個女人,所以叫「齊人」。當然不對。
「齊人」典故出自《孟子.離婁下》,那章的首句是:「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即是說,齊國有個人跟一妻一妾共同生活,所以一個男人有兩個或以上的女人,後世就借用「齊人」來比喻。這用法始於何時呢?難說。晚清筆記小說只這樣寫:「有妻有妾,如齊人也」、「效法齊人,左擁右抱」等。然而這不等於「齊人之福」。古人說「福」是有特定涵義的,如《尚書》講「五福」是指:壽、富、康寧(無疾病)、攸好德(性好美德)、考終命(不橫死)。古人娶妻買妾很普通,談不上什麼「福」,故「齊人之福」這講法,大概始於一夫一妻制流行後。此時道德風俗變了,一人有多個老婆而能和睦共處,殊不容易,能辦到的自然就算有「福」,好比以前的屋子,兩三間房並不出奇,但今日你買一手樓而有兩間房,便稱得上是「二房之福」。
回到《孟子》故事。話說那齊人每天回家,例必飲飽食醉,大婆問跟誰吃飯,他答的全是權貴顯要。大婆滿腹疑竇,因為從未見過有什麼名人來訪,翌日偷偷跟蹤丈夫,原來呢個死佬跑到城外墳場,輪流向拜祭的人乞討殘羹冷炙。大婆晴天霹靂,回家向二奶哭訴,這時齊人施施然從外面回來,尚未知情,還如常向妻妾逞威風。倘若齊人真的有福,那大概是無知之福(Ignorance is bliss)。人無知則無恥,無恥則無敵,環顧今天不少權貴,即使沒兆尊那麼靚仔,其實也在享「齊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