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權鬥選特首 - 曾志豪

宮廷權鬥選特首 - 曾志豪

最近香港籠罩在一股特首選舉霧霾裏,混亂不堪,姿態難分敵友,燈號紅綠莫辨。
為了搞清局勢,打開中國歷史看看帝皇將相的權鬥智慧。
目光放在漢武帝立太子的故事。
香港學生都懂得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的故事,不過教科書很少提及,漢武帝立太子的故事。
漢武帝很早便立了太子,卻又在最後關頭廢太子,然後又後悔了自己的決定。漢朝江山便是因為一個廢太子的決定而滿盤皆落索。
漢武帝最初立了衛子夫(係啊林峰有份做的嗰套劇集)所生的兒子劉據為皇太子,而且立得很早,嬰兒剛誕生便立了《皇太子生賦》,生而為王。
但太早成為太子,等於把自己長期暴露在政敵的暗箭之中;像特首選舉,太早宣布參選便會招來各種明槍暗箭黑材料攻擊,遍體鱗傷。
中國人智慧,槍打出頭鳥。
太子劉據也逃不過這個厄運,酷吏奸臣誣告造反,又牽扯進漢武帝年間的巫毒案件之中,最終漢武帝信以為真,逼死太子。問題來了,為甚麼有人會誣告劉據謀反?因為有人不想劉據上位做皇帝。為甚麼不想?這便涉及一個重要原因:路線不同。
漢武帝一方面是雄才大略,但施政也是走強硬路線,重用大批酷吏執政。這批酷吏也要計算自己在漢江山易主後的仕途。當時的太子劉據生性寬厚,走溫和安撫民心的路線。酷吏便擔心,一旦劉據任太子,治漢路線改弦易轍,酷吏肯定飯碗不保。於是以江充為首的酷吏便千方百計阻止和自己路線不合的劉據登基,誣陷對方造反。
明乎此,便會明白,為甚麼在梁振英DQ後,那些梁粉仍繼續攻擊曾俊華,因為在他們眼中,曾俊華便是溫和親民的劉據,他做特首肯定不會續用那批好勇鬥狠的「宦官」,所以為保飯碗,唯有不停攻擊曾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