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財團早年被揭發於銅鑼灣時代廣場違規出租公共空間,賺取暴利,開始引起社會關注「消失的公共空間」。究竟我們身邊潛藏多少「私人管理公共空間」(Private Owned Public Space)?
本港現時超過200幅由私人業權管理的公共空間用地,必須根據地契條款開放予公眾使用。然而,政府監管不力、疏於執法,管理員動輒不禮貌驅趕逗留市民,甚至違規出租圖利中飽私囊,時有發生。
當社會大眾以為公共空間只會出現於戶外休憩用地,其實有更多的隱藏於室內商場範圍之內。我們最近先後揭發荃灣廣場、愉景新城、新港城等商場,違規霸佔室內公共空間出租牟利,但這僅是冰山一角!
為何公共空間會出現於室內商場之中?其實,一切源於貪念。政府為求滿足《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訂明每人兩平方米休憩用地的最低標準規定。當政府能把休憩用地撥進私人發展項目,便可減少出資興建公眾休憩設施,而設計和維修保養成本也能轉嫁私營機構。不過,地產財團絕非省油之燈,會以此換取政府准許得到額外建築樓面面積,又能按照自己利益立場自由設計和管理公共空間,何樂而不為?
時代廣場事件過後,地政總署逼於輿論壓力,整理制訂了名單,羅列出全港「私人管理公共空間」(POPS)物業項目,但卻無提供圖則說明公共空間具體位置,外行人根本難以得知哪裏是「公共空間」,更遑論監察。
但無奈的是,地政總署不會主動巡視公共空間使用情況,要靠市民投訴舉報才會作出跟進或執法。故此,出現新世界發展霸佔愉景新城室內公共空間出租牟利的荒謬現象,19年來卻無人執法,當中地產財團從中賺取的利潤,可謂是天文數字!
公共空間正在逐漸消失,市民生活範圍不斷收窄,自由活動受到種種規範,為的是滿足地產財團一己私利!歸根究柢,我們不能排除政策背後基本目標是要讓普羅大眾不懂得如何監察,隱藏對於地產財團的政策傾斜,達至官商勾結之效。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已揭發多個商場違規霸佔公共空間出租牟利,並且得到地政總署確認違反地契條款。政府有責任審查全港公共空間有否其他違規情況,追討地產財團出租公共空間的收益,糾正錯誤。
時至今日,還有不少港人眷戀佔領運動期間的街頭,或許就是追求逃離資本魔掌控制,重新發現不再需要用錢買來、人人共享的真正公共空間,尋回生活!
趙恩來
工黨社區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