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刺放血急救失聲蜜糖水惹痰或加重病情

中醫針刺放血急救失聲
蜜糖水惹痰或加重病情

【本報訊】經常要用聲搵食的上班族,忽然聲沙或失聲會影響工作表現,除服食西藥外,可有想過以中醫的針灸幫助開聲?中醫師表示,冬季天氣較乾燥,經常用聲或大聲說話容易令聲帶受損。中醫臨床上會以針灸及中藥治療慢性聲沙,有助紓緩聲帶水腫。若由感冒誘發急性失聲,就要靠中藥及針刺放血療法拯救聲帶。
記者:梁麗兒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林淑員表示,中醫認為肺為聲音之門,即肺與聲帶息息相關,若飲水不足令聲帶缺水,加上長期過度用聲、說話大聲,就會引起聲帶勞損,造成慢性聲沙或失聲問題,教師、律師、售貨員、酒樓侍應或愛唱K又煙酒多的人,都是聲沙高危族。

多由感冒或熱氣誘發

中醫認為兩類體質人士較易出現聲沙及失聲,包括陰虛人士,因經常捱夜,愛吃煎炸濃味食物,令身體津液不足,帶來聲沙、小便黃、大便乾、易煩躁等症狀。林指,另一類為肺脾氣虛人士,天生已屬氣虛,加上日常工作過度虛勞、缺乏運動及夏天愛坐冷氣房,導致說話不夠氣、易攰、無精神及面色蒼白,若加上長期用聲,容易耗氣及令聲帶勞損。如患上感冒更易致聲帶腫脹,造成急性失聲。臨床上會用針刺放血療法,即用針刺耳尖、或拇指旁的「少商穴」,放血去熱邪,活血消腫。
林稱,中醫認為急性失聲大多由感冒誘發,臨床上常見如風熱感冒,病因是實熱,即「熱氣」,例如打邊爐後身體上火,再加上吹風或受涼,通常會出現喉嚨腫痛聲沙。此時進行放血療法可達到治療奇效,甚至即日可開聲。為慢性聲沙病人進行針灸,則可紓緩聲帶的炎症水腫,通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調理氣血、強化聲帶作用,有助治療聲沙問題。
常見針灸穴位包括「人迎穴」、「廉泉穴」及「合谷穴」等,其中針灸喉部的人迎穴,即喉結兩邊各旁開1.5吋,約兩隻手指的距離,可利咽散結、紓緩咽喉痛及聲音沙啞。針灸廉泉穴即下顎骨正中的凹陷處,都有利喉、消腫止痛功效。
不少聲沙病人都會飲蜜糖水或鹹竹蜂,但林指非人人適合,蜜糖水的蜂蜜太甜容易「封喉」,有機會加重病情,有痰人士不宜。鹹竹蜂比較苦寒,有清熱利咽作用,主要適合實熱、有熱氣人士,例如打邊爐後喉嚨痛,脾胃差人士誤服更可能傷脾胃。
林指,平日容易聲沙或失聲人士要多飲水保持聲帶滋潤,尤其要長時間說話,可以分多次、每次逐少飲水,切忌經常發出清喉嚨的聲音,以免不知不覺間損害了聲帶。另外,要保持充份休息,減少捱夜,陰虛人士更加要留意,更要注意早晚溫差大,外出要留意頸部保暖,提防着涼感冒。

林淑員醫師指肺與聲帶息息相關。王心義攝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