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心戰:尿斗中的蒼蠅 - 何安達

達觀心戰:尿斗中的蒼蠅 - 何安達

每當我遇上久未重逢的老朋友,總喜歡問他們最近有沒有讀到甚麼好書。日前,我問了盧子健博士同一問題,他的答案是:《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此書早在2008年出版,並不是甚麼新作,其主要作者是行為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此書的中譯本為《推出你的影響力》,副題是:「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
他的中心思想是所謂「家長式自由意志」,意思是負責為民眾設計政策的人,要用善意誘導的方法去推動人們行使自由意志,作出最適合社會公眾利益的決擇。
這門公眾溝通的技巧,曾經深受美國奧巴馬及英國卡梅倫政府推崇。此書一度成為了英國保守黨向黨員推薦的暑期讀物。今時今日,世界各地的民眾,包括香港市民在內,大都不接受家長式的統治,當權者在推動政策時起碼要予人有自由選擇的感覺。
塞勒教授在書的開首引用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實例。男士在公廁小便,往往會粗心大意把尿花濺出尿盆之外,造成公共衞生問題。即使有關當局在當眼處張貼出各式各樣的公告提示,結果問題依舊,完全收不到意想中的效果。當然,在公廁的環境強權如新加坡政府,也難執行甚麼罰則。
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為了改善這頑固問題,想出了一個新穎的方案。他們把一隻黑色家蠅的貼圖,張貼在小便斗裏正中的位置,引導男士向去水位置瞄準。這個完全不帶威逼,不涉任何懲罰的小玩意,結果把尿花亂濺的現象改善了八成。
後來世界各地不少男廁紛紛抄襲此構思,有的甚至在尿斗中擺放一個塑膠的小小足球龍門,但背後「家長式自由意志」的原理萬變不離其中。
另一個例子是人們在換領證件時,當局可以順便提供器官捐贈同意書,原則上市民要特別勾出不同意的選項,否則會被視為同意捐贈。當然,同意捐贈者的人數會因而大增。

何安達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