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兩陣對圓 - 李怡

世道人生:兩陣對圓 - 李怡

董建華前天表示,如果把競爭性選舉視為民主的主要成份,這個判斷肯定是有失誤的。
這個說法,很明顯是針鋒相對地回應曾鈺成一直強調「希望見到有真正競爭性選舉」。
曾鈺成則在專欄中調侃董伯一抱再抱的林鄭,說她過往「官到無求膽自大」,現在若參選,須求取選委的選票,「無求膽自大,有求心便虛」,「就像一隻在山中慣於傲視百獸的猛虎,忽然被迫在馬戲團裏擺姿弄態取悅觀眾以求溫飽,多麼難堪!」
特首選戰的建制派兩方陣勢已經擺開,儘管都仍然是幕後叫陣,而台前人物都還沒有正式宣佈參選。
實際上,建制派兩陣對抗,這個小圈子選舉仍然不是「有真正競爭性選舉」,因為代表至少60%民意的民主派仍然沒有人參與競爭,大部份選委仍然被中共操控投票意向。然而,因有不是那麼百分百遵循強硬路線的人士參選,因有競爭,想迎合聖意的董建華就認為「失誤」了。他稱人大才是「選舉民主」,政協是最佳的「協商民主」,他顯然想把香港特首選舉僅有的跛腳競爭性徹底毀滅,改為全由共產黨操控的人大政協,而無視在世人眼中,人大政協實是對民主、對協商的褻瀆,是滑稽的政治作態假惺惺。往這條路下滑,一國兩制的香港就會在「無聲的中國」的覆蓋下成為「無聲的香港」。
在強權壓制下,香港不能擺脫政治現實。
大概一百年前吧,法國有一家報紙向公眾提出了一個問題,答得最好可以得到獎金。問題是:「假如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羅浮宮失火了,情況緊急,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
讀者提供最多的答案,是搶救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大衞的《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不過,在成千上萬的回答中,獲獎的答案卻是:「我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是甚麼畫?不用說。這個答案的最重要啟示是:你的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一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一個。
這是一個現實與理想如何抉擇的智慧故事。答案並不是意味着人應放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必須屈從於現實;而是因為離出口最近的,也是美好的事物,只不過太完美的東西不大可能追求得到罷了。
香港特首選舉不是在美好的事物中選擇可能性,而是在腐爛的事物中選擇不那麼爛。不是好中求更好,而是壞中求不太壞。
甚麼是更壞的選擇?就是聲稱要延續梁振英的以鬥爭為綱,分裂香港為主,凡事以中共意向為先,不惜犧牲香港利益施政的參選人。
政治現實的不是追求應該怎樣,而是可以達到怎樣。
在扭曲的選舉制度下,民主派選委若提名一個對中共持批評態度的反對派參選的話,是斷然不可能當選的,即使他的口號如何動聽。選委這種提名,除了宣示自己的政治理念之外,並無實際意義。
香港市民在這次特首選舉的僅有參與,是在民調中表達的意向。當民調對某參選者有壓倒性的支持時,中共和大多數選委可望不會偏離民意。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