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識食】
【本報訊】製作臘腸的傳統標準為七分瘦、三分肥,但市民越來越注重健康,有品牌推出「瘦版」臘腸以迎合需要。市面出售的臘腸脂肪含量相差甚遠,一條臘腸可由0.8克至18.8克脂肪不等,相差達23倍。不過,就算是超瘦臘腸,鈉含量一樣偏高,由600毫克至900多毫克。營養師提醒,臘腸屬加工食物,不宜多吃。
記者:伍雅謙
註冊營養師詹兆洲指出,臘腸由豬肉、腸衣、酒、豉油及糖等製成,屬加工肉類,含有蛋白質、脂肪、糖及鈉。普通一條臘腸約重30至40克,臘腸看似體積不大,但因密度較高及水份較少,主要成份為豬肉,蛋白質佔當中的10至15克,已等同一餐所需肉類的一半。
臘腸熱量不容少覷,一條由100至300千卡不等,以成年女士每日需攝取1,500至1,600千卡熱量,每餐要進食500千卡,一碗白飯加一條臘腸已達500千卡,但卻缺乏足夠蛋白質、蔬果及纖維,其他餸菜只能選擇全瘦肉類及蔬果。
備受關注的臘腸脂肪含量,主要視乎肥豬肉比例,各品牌差異極大。譬如五豐牌臘腸,一條已有18.8克脂肪,一般成年男士全日總脂肪攝取量應不多於60克,女士則不多於45至50克,食一條臘腸已等同攝取全日三分一的脂肪。因脂肪容易變質,肥肉越多,越會加入更多防腐劑或抗氧化劑。有品牌推出瘦臘腸,如榮華全瘦腸一條只含0.8克脂肪,蛋白質則有13.3克,即成份大多為瘦豬肉,若不計較口感,相對較為健康。
詹指,若要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臘腸,可仔細閱讀營養標籤,部份包裝會以100克作單位,部份則以一條計算,應選擇總脂肪含量不多於熱量的四分一。以熱量為100千卡為例,脂肪含量應不多於25千卡(每克脂肪=9千卡熱量),即約2至3克脂肪。
勿放飯面蒸
不過,無論是瘦或肥臘腸,也需要加入鹽及糖調味,各品牌的糖份及鈉含量相距不遠。詹稱,脂肪含量較多的臘腸,糖份相對較少,因糖份可帶出濕潤感,瘦臘腸或需加入較多糖份令口感較佳。至於鈉含量一條則由600毫克至900多毫克不等,安記特級臘腸皇便有967毫克,以成年人每日攝取不多於2,400毫克鈉質而言,一條已攝取了當日的四成鈉含量。
詹指,若不想進食瘦臘腸,可以烹調方式減低油份,如選擇先切開臘腸後才用水烚或清蒸,讓油份盡量釋出,並避免將臘腸放在飯面蒸,以免油份流入白飯內。去年世衞公佈致癌物研究,將加工肉列為第1級致癌物,臘腸亦屬加工肉,也是高危食物,應盡量少吃,建議每月最多吃一至兩次,每次吃少於一條,患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糖尿病及高血壓人士等更應特別小心。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